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2期

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临床分析(pdf)【摘要】目的探讨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维持性透析患者15例。采用血液灌流与血透联合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肌酐、白蛋白、电解质及临床症状,同时随机抽取17例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透联合血灌不仅能清除尿毒症小分子物质,而......

点击显示 收起

     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临床分析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维持性透析患者15例。采用血液灌流与血透联合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肌酐、白蛋白、电解质及临床症状,同时随机抽取17例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透联合血灌不仅能清除尿毒症小分子物质,而且可改善中分子毒素所致的临床症状(皮肤瘙痒、食欲、睡眠等),除1例发生低血压反应外,余无不良反应。结论  血透联合血灌可作为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尿毒症毒素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基本手段,可较长时间维持尿毒症患者的基本生命需要。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尚可,大、中分子毒素在患者体内蓄积,导致慢性并发症表现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2003~2005年,我科开展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尿毒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维持性血透6个月以上的患者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8±20.8)(20~79)岁。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尿酸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3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3例。患者的选择标准:(1)病情相对稳定,进行常规血透6个月以上;(2)中分子中毒症状明显;(3)无严重透析禁忌证;(4)尿量均少于500ml/d;(5)血透通道均为自体动、静脉内瘘;(6)经济可支持血灌。随机分为2组:1组为血透+血灌,2组为单纯血透。

    1.2  方法  (1)血透+血灌组均采用费森尤斯聚砜膜透析器F6,丽珠得乐HA系列130树脂罐,树脂罐在透析器前串联,透析时间4h,血灌时间2h,采用全身肝素抗凝,透析液流量500ml/min。(2)血透组仅采用费森尤斯聚砜膜透析器F6。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肝功、肾功、电解质;透析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皮肤瘙痒,食欲,睡眠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同一样本自身对比,两组互相对比。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电解质、肝功、尿素氮、肌酐情况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电解质、肝功、尿素氮、肌酐情况  (略)注:Na+、K+、Cl-、Ca2+、BUN、Alb治疗前后比较,P<0.05,而Na+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略)注:1组和2组好转率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2例患者治疗过程1~2h发生低血压反应,80/50~70/45mmHg经补液生理盐水200~300ml后恢复正常,一直到治疗结束未再发生不良反应,血压稳定。

    3  讨论

    (1)在表1中,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价,K+、Cl-、Ca2+、BUN、Cr治疗前后比较,P<0.05,说明血透联合血灌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清除BUN、Cr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而Na+的P>0.05,差异无显著性。Ca2+、Alb在治疗后有明显升高,考虑与治疗中脱水、血液浓缩有关。

    (2)在表1中2组为单纯血液透析组患者前后自身比较,患者K+、Cl-、Ca2+、BUN、Cr治疗前后比较,P<0.001,说明血透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与血透联合血灌治疗组相比降低,K+、Cl-、Ca2+、BUN、Cr疗效相当。但在表2中,1组较2组对缓解临床症状:皮肤瘙痒、食欲、睡眠情况明显好转,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血透联合血灌在清除K+、Cl-、Ca2+、BUN、Cr与单纯血透组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而在缓解皮肤瘙痒,改善食欲、睡眠具有较好疗效。

    (3)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有200种以上物质水平比正常人高,其中某些物质有毒性作用,最主要有小分子物质:尿素,胍类,酚类,胺类等可引起乏力,恶化,呕吐,贫血等,分子量在600;中分子物质,分子量500~5000d,导致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贫血加重,心脏毒性等;另外,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5000d,主要是内分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B2-MG等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构成尿毒症状和机体损害的主要原因[1]。研究提示中分子物质是尿毒症很多症状和体征的原因或有关因素,具有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加重贫血、抑制免疫功能、心脏毒性等[2]。血液透析仅对小分子清除效果好,对中分子物质因透析器生物膜孔限制,不能清除,而树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具有多孔、高比表面积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机械强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能显著清除尿毒症在体内的中分子物质。血液灌流降低血浆中分子水平比血液透析有效。笔者临床研究对比中亦证实此结论,加强中分子物质清除后,患者睡眠、皮肤瘙痒、食欲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对长期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失为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长期维持性透析的一种新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8-1389.

    2  王原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89-292.

   作者单位:621000 四川绵阳,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毕伟红,徐 超,胡 俊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