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10期

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 6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的TIA疗效。方法频繁发作的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30例,用血塞通注射液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的TIA疗效。方法 频繁发作的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30例,用血塞通注射液0.5g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治疗组发作次数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达 86.7 %,对照组为 56.7%。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频繁发作的TIA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频繁发作;TIA;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TIA发生率在第1年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1]。故TIA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4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TIA 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频繁发作的TIA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4岁,平均59.8±5.6岁。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有关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以证实无新鲜梗塞灶或出血灶。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资料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常规给予20%甘露醇、降纤酶、胞二磷胆碱和必要的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40ml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血塞通0.5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

    1.3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3天内TIA得到控制;有效:治疗7天内TIA得到控制;无效:治疗10天内TIA仍未得到控制;恶化:发展为脑梗死。

    1.4  统计学分析  测定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7%,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注:治疗组前后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3  结论

    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微栓子学说及血管异常、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心脏病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原因,造成血液分层平流现象,使某一来源微栓子反复带到同一血管分支,形成微栓塞并反射性刺激小动脉痉挛,导致脑部区域性缺血,反复出现雷同症状。栓塞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可分泌大量溶栓酶,使小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临床症状缓解[3]。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TIA后是否发生脑梗死与脑缺血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发作的次数有关,发作持续>1h或发作越频繁,近期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4]。近来发现TIA后,近期卒中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风险较高,部分TIA时神经组织损害相对较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时机,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又被国际公认为防治TIA的最佳选择[5]。我院在常规治疗TIA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丹红注射液由丹参、红花主要药效成分组成。丹参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动脉硬化作用,可加速血液流速,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等,可减少TXA2生成,增加PGI2含量。红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和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阻止血栓形成及发展,促进血栓溶解等作用。两种药物经现代工艺处理后,药理作用明显增强,具有明显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功能的作用[6]。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度,使血流速度加快,避免微栓塞及脑血管痉挛发生,使TIA得到控制。由于本研究样本偏小,随访时间短,故结论的推广有其局限性,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1):4-8.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王维治, 罗祖明.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 韩仲岩,赵仁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和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401.

5 张微微.重新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华老年脑血管病杂志,2002,4:77.

6 赵步长,伍海勤,赵涛.脑心同治.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1.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1 137000 吉林长春,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2 吉林白城,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作者: 王岩张兵王宏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