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11期

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对策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妇女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1]。产褥期是母体整个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恢复的较差,将会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2)产褥期恢复不良:子宫复旧不良,恶露异常或时间延长、尿潴留、便秘、痔疮等。2心理因素在产褥期,随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妇女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1]。产褥期是母体整个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恢复的较差,将会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理因素  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经受了巨大的身心变化,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如果不加强护理很容易导致异常产褥。如(1)产褥感染: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等;(2)产褥期恢复不良:子宫复旧不良,恶露异常或时间延长、尿潴留、便秘、痔疮等;(3)产后出血导致贫血或休克;(4)产褥中暑[1]。

    1.2  心理因素  在产褥期,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社会角色转变,产妇的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经过了10个月的等待和分娩的痛苦之后,终于迎来了孩子的降临,自身也发生了一个角色的变化,即由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转变为一个母亲的身份。既好奇高兴,又迷惑犯愁,情绪波动非常大。如:分娩过程,胎儿的身体状况及性别,如何照顾孩子等,会产生焦虑、抑郁和沮丧的心情。

    1.3  社会因素  产后医护人员的照顾、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等都可影响产妇的心情。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2]。产褥期精神障碍包括产后情绪不稳、产后抑郁症、产后神经病[1]。在我国,约有2.5%~6.1%的产妇经历过产后情绪不稳和抑郁症,因产褥期精神障碍而转入精神病院者占精神科女患者的1%~6%,占精神科门诊女患者的2%~3%。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复发率也高,文献报道的复发率为35%左右[2]。

    1.4  经济及其他因素  很多产妇因为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而导致产褥期感染,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乳汁分泌不足,这些均影响了母子的身心健康。还有些产妇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素有  “坐月子”之称,如:不吃水果、蔬菜,忌冷、酸、硬等事物,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洗下半身,身上裹得严严实实,戴帽子,穿袜子,躺床上不走动,同时还要避风。这些行为轻则给产妇的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可导致产褥期感染。

   2  分析与讨论

    2.1  缺少健康教育或宣传力度不够  产褥期对妇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应该受到重视。由于缺少健康教育或者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产妇对产褥期的营养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健水平低,意识差[3]。

    2.2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及受传统习惯影响  农村由于“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影响,为了生男孩,多次计划外怀孕,不敢去正规医院而去私人诊所流产或生产,因私人诊所条件简陋,卫生消毒不严,引起流产后感染、慢性盆腔炎、产褥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2.3  传统医学模式教育的影响  妇产科医生由于缺乏产科精神疾病的知识,对于产妇的精神障碍往往不能做到及早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产褥期妇女身心健康的恢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3  对策

    3.1  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  采用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由上到下逐级宣传,各基层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妇女健康教育。(1)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广播、板报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使她们了解妇女“五期”和常见妇科病的保健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和治疗各种常见妇科病;(2)定期普查:在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对社区和农村做好妇科病的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2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提倡科学“坐月子”  积极改变传统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避免计划外怀孕,减少感染几率。同时要积极采取科学坐月子:首先吃好,睡好,尽早下床活动;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安排性生活,做好避孕措施,定期复查,预防产褥期疾病。

    3.3  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了解与本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单位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加强医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3.4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妇女干部综合素质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人们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各级各类从事妇女工作的行政人员,要掌握妇女健康教育的知识,如计生单位、妇联工作人员等,在做好妇女工作的同时,进行妇女健康教育的宣传。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100;257-263.

2 崔伊薇.妇幼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60.

3 毛丽梅,孙秀发,章锡平,等.湖北省妇女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和行为调查研究.卫生研究,2005,34(1):118-120.


作者单位:017300 内蒙古乌审旗,乌审旗计划生育局

作者: 曹占秀,陈凤仙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