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年第9卷第4期

应城市水稻生产中危害因素控制的效益评估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应城市部分水稻生产方式进行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风险评估,以了解水稻生产的主要危害因素,促进水稻的安全生产。方法调查确定危害因素,提出控制措施,采集对照组样品和实验组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比较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水稻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均明显降低。经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应城市部分水稻生产方式进行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风险评估,以了解水稻生产的主要危害因素,促进水稻的安全生产。 方法 调查确定危害因素,提出控制措施,采集对照组样品和实验组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比较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结果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水稻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均明显降低。有机氯、铅和镉污染残留在两组中的检出或超标率均为零。经济效益方面,控制后的水稻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方面的作用同样显著。 结论 对水稻生产中的传统生产方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切实可行,且效益显著,应加大推广种植面积。

【关键词】  水稻;危害因素;效益评估

 Rice production should be the city on the control of the benefit assessmentEvaluation on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in rice production of Yingcheng

  LUO Sheng-chao,LIU Shou-liang,QIN Qi-fa,et al. Disease and Prevention Center of Xiaogan, Xiaogan 4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ve To promote paddy rice planting safely, the risk of rice production in a part of Yingcheng rural area was carried out. Methods First,the survey was used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and then the control measure wa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compared, apprais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the no-control ric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detec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organic chlorine, lead and cadmium residues exceeding the rate of detection is zero. The benefit of the control for rice wa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ere equ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ways of rice prod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duction to tak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testified to be practicable and the way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ountry.

  【Key words】 rice; harmful facto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孝感市所辖七个县市区,应城市为孝感辖区县级市,其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水稻种植面积广、总产量大,水稻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中农产品的出口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的增收。孝感市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城市,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应城为选点城市,了解农业生产中水稻安全生产的状况,促进水稻生产品质的良性发展,应用HACCP[1~3]理论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了评估和控制,最终给出效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生产情况调查 在应城市5个乡镇30个行政村共发放污染调查表220份,实际收到180份,调查内容包括水稻生产中使用农药种类和用量、化肥使用种类和亩产用量、灌溉用水来源和土壤保护等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粮食示范生产基地为实验组;随意耕作的个体散户,设为对照组。

  1.2 样品检测 依据国家标准GB/T5009-2003系列检测方法对水稻的最终产品—大米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样品的采集和相关危害因素的检测,检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1.3 危害因素的确立与控制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和检测结果,确立水稻生产中主要可能危害其安全品质的因素,并根据危害因素的使用规律和作物生产规律对实验组的生产方式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4 效益评估 主要进行经济效益的量化评估,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益。采用经济效益比较法[4~6],所用公式:单位土地面积净收益=(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总收益=单位土地面积净收益×总生产面积。评价过程中单位面积以每亩计,农业生产中劳动用工成本以每个工作日50元计。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2.1.1 化学物质的使用 通过对销售环节和不同类型使用者的180份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生产中常见农药品种为:锐劲特、杀虫双、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甲胺磷、三唑磷、克百威、异丙威、托布津。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杀虫双(152/180)和锐劲特(148/180)。呋喃丹(84/180,又名克百威)和甲基托布津(82/180)在一季稻种植中常有见到。经常使用的除草剂有:野老、草甘膦、禾草灵、金克草仙、农达、甘草灵、盖草能。其中野老(110/180)和草甘膦(94/180)使用最多。详见表1。表1 常见农药的使用情况

  常用的化肥有碳铵肥、尿素、复混肥、钾肥、磷肥等。水稻平均每亩用尿素10kg,碳铵肥50kg,复混肥25~50kg。

  2.1.2 环境污染状况 调查显示农业灌溉用水均为地表水,无地下水使用情况。共调查和采集地表水样45份,发现有3份农业灌溉水源有工业污染或生活垃圾污染;空气污染与土壤肥力、污染状况等通过查找相关统计资料和文献资料得到,结果显示两者污染均较轻;土壤污染主要是有机氯残留含量在某些区域比较高,见表2。表2 水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2.2 危害分析 水稻的生产过程:播种→育秧→移栽→本田管理→收获,基中本田管理又包括灌水、除草、施肥、防病、治虫环节。播种和育秧过程对水稻成品品质至关重要,劣质的种子或不正确的育秧方式对收获后水稻的产量和优质率有影响,但对成品稻谷的食用安全性影响小;移栽多半是手工过程,是前期过程的延续,无安全危害可言;水稻生产中危害安全品质的过程主要为本田管理环节。通过对种植过程分析、农户用药调查分析和后续的样品检测可得出影响水稻生产中安全品质的生产行为主要是本田管理过程中的农药滥用、化肥的过量使用和灌溉用水的污染,再加上部分土壤的有机氯残留污染。

  2.3 确定关键控制点

  2.3.1 农药使用的控制 首先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进村入户宣传科学使用农药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其次是指导业主科学使用农药[7,8],使农户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中规定的方法用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久效磷等;三是要求农户尽量采用物理防治虫害的措施,设置防虫网、设置高压汞灯和频振式杀虫灯等杀虫技术;四是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防止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2.3.2 化肥使用的控制 一是要求农户严格按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来进行施肥,切实执行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的原则,尽量减少化学肥的用量。施肥过程中还应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6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占总基肥量的80%;氮肥、磷肥、钾肥按合理比例施用,比例为1:0.5:1;另外水稻生产中控制好化学肥料的使用总量:每亩大田施肥总量:中粳控制在纯氮(N)15~16kg,磷7~8kg,钾15~16kg。

  2.3.3 灌溉用水的控制和土壤保护 灌溉用水选择无工业污染和无严重生活污染的水源,灌溉取水之前进行采样做相关项目的检测,水质的评价结论应达到相关灌溉用水的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对部分被调查的水稻生产基地和个体散户的灌溉用水做了大部分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说明应城市农村灌溉用水水质总体优良。同时合格的灌溉用水水源地还要加强保护,要尽量避免人为污染和生产过程中的输入性污染,不得向其中倾倒生活垃圾,不得将各种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水引入。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只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生长出优质的农产品,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合理取用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还应采取加强土壤的保护,以便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要保护好土壤使其始终具有良好的生态品质,对已有污染的土壤,采用一定的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修复技术与生态工程手段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

  2.4 样品检测结果 政府有规划地按科学方法种植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实验组,根据分析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大量随意而为的散户生产者为对照组。主要对水稻成品—大米进行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铅、镉的残留量检测。有机磷农药检测包括12种品种;有机氯农药包括DDT和六六六;金属铅和镉以检出超标率来评价。化肥的滥用由于在大米样品中无特异性地检测评价指标[9,10],故不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测。以下是产品的检测对比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有机氯、铅和镉在大米中的残留情况良好,无检出或超标情况出现。但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在控制前的检出严重,相比控制后的检出率明显要高(χ2=10.29,P<0.01)。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米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2.5 经济效益评价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评价,以最常见的中稻生产为例,控制前,即对照组,单产投入成本共890元,成本计算中的“其他”包括水电费、汽油费和机耕费等。单产总收益按产量乘价格得1020元,则净收益130元/亩。采取控制后,即实验组,由于单产投入化肥量、农药量和劳动用工等减少,成本降为600元,而稻谷出售时由于质优、量高和价格好等原因,总收益变为1274元,单产净收益为674元/亩。两者比较,水稻生产控制后的收益相比控制前的收益净增加544元/亩,见表4。表4 中稻生产控制前后效益比较

  2.6 其他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保护,也可以树立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是必然的,而且往往不易觉察和引起重视。正确地实施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不会马上看出成效,但其后续和潜在的隐性作用巨大。近年来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曾经引起许多人对整个食品生产系统安全的担心和怀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切实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控制就可以明显减少人们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担忧,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生态效益方面,必然会起到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这一生产方式将会产生更少的环境污染、更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种农药、化肥和激素等等化学物质,有利于水源保护、土壤保护和环境大气保护。

  3 结论

  应城市水稻生产中可能对大米品质产生安全危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为农药、化肥和灌溉用水水源的污染。剧毒和高毒的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和克百威在实际生产中仍有使用的情况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化肥的大量和无序使用也普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化肥的安全用量15kg/亩[11],而应城市粮食生产中化肥的平均最低用量85kg/亩,远远高于这一标准,这必将造成化肥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户生产成本投入的增加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水稻生产中个别取水水源受生活垃圾和工业排放污染严重,此时应考虑重新选择水源地取水或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乡镇企业环保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村居民环保的宣传力度等。合格的水源地也应加强有效的保护。

  对不科学的生产方式进行教育和宣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生态环境品质的改善、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采取控制措施后农民的经济收入相比未采取控制措施前明显增加,单产可增加544元。如果将这一措施全部扩大推广到应城市五个乡镇,其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8.5万亩,则可为农民新增收入1.1亿元。

【参考文献】
    1 HACCP系统及其应用准则.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99.

  2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通用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7.

  3 李慧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液态乳生产企业的应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2):112-115.

  4 农业技术经济学编写组.农业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12.

  5 美J.P道尔,F.奥拉泽姆.生产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第5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11-37.

  6 全国十三所综合性大学《中国农业经济学》编写组.中国农业经济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303-342.

  7 李秋洪,袁泳.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武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8 章家恩.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稻业论坛,2007,4:2.

  9 王焕民.对改善我国除草剂品种结构状况的思考.农药,2003,42(9):1-5.

  10 苏少泉.长残留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安全性问题.农药,1998,37(2):4-7.

  11 刘萍英.丰县地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适合性调查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作者: 骆胜超,刘守亮,秦启发,杨素林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