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6期预防保健

佛山市南海区252例病残儿疾病构成及干预措施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1997年1月~2003年1月期间252例病残儿的疾病构成,探讨减少病残儿发生的干预措施,为提高我区人口出生质量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对252例已批准其父母生育二胎的病残儿申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2例病残儿中患神经系统疾病居首位(43。65%),心血管疾病居第2位(1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佛山市南海区1997年1月~2003年1月期间252例病残儿的疾病构成,探讨减少病残儿发生的干预措施,为提高我区人口出生质量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对252例已批准其父母生育二胎的病残儿申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2例病残儿中患神经系统疾病居首位(43.65%),心血管疾病居第2位(17.06%)。患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90∶100),其母亲因素与病残儿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首先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知识水平,进行优生咨询,加强“三期”保健,重视疾病预防,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后天病残的发生率,这些工作是减少病残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病残儿是指因先天或后天病伤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为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14周岁以下(含14周岁)的儿童 [1]  。本文对佛山市南海区1997年1月~2003年6月252例病残儿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减少病残儿发生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52例病残儿系1997年1月~2003年6月,我区所属各乡镇逐年申报,并经病残儿医学专家鉴定小组鉴定,符合病残标准,并批准其父母生育二胎的儿童病历资料。
   
  1.2 病残的确定 按国家计生委1991年颁布的《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暂行标准及第二胎优生原则》及2002年颁布的《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执行。

  2 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252例病残儿中,年龄612 岁~14岁,其中<1岁者166例,占65.87%,男女比为190∶100(165/87)。
   
  2.2 病种分类 见表1。
   
  表1 病残儿疾病分类构成比 例(%)(略)
   
  2.3 母亲孕期和分娩情况 顺产202例,占80.16%;剖腹产33例,占13.10%;阴道难产17例,占6.74%;早产29
例,占11.51%;过期产1例,占0.40%;窒息46例,占18.25%;颅内出血1例,占0.40%。
     
  母亲孕期接触有害物质者及出现各种孕期异常情况的137例,占54.37%;母亲从事体力劳动者187例,占74.21%;从事脑力劳动者65例,占25.79%。
   
  2.4 求医就诊时间 发病后首次就诊时间在1年内者195例,占77.38%;1~2年者31例,占12.30%;2~3年者18例,占7.14%;>3年者8例,占3.17%。
   
  2.5 染色体检查 252例病残儿中有182例患儿接受染色体检查,占72.22%,其中染色体正常者168例,占92.31%;染色体核型异常的14例,占7.69%,包括21三倍体11例、46,XY,t(9P)1例、46,XY,inv(6)1例、46XX,4P + 1例。

  3 讨论   

  3.1 病残儿病种的分布特点 本次统计的病种中,居首位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脑瘫45例,大脑发育不全28例,智力低下26例,这3种疾病共占神经系统患儿的90.00%;发病第2位是心血管疾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共40例,占93.02%,上述4种疾病共占252例病残儿的55.16%,是构成病残的重要原因。结果提示我们对病残儿的干预措施应从这几种疾病入手。本文资料还显示,产时缺氧窒息的占18.25%。产前产时窒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可累及各系统,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不可逆损伤,甚至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2] 。所以,提高产科质量,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减少病残儿发生的重要措施。而且,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进步,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在孕18~27周通过B超检查明确诊断,染色体病等也可以通过羊水、胎儿脐血等检查发现 [3]  ,从而及时中止妊娠,减少残疾儿的出生。

  3.2 优生保健意识的提高
   
  3.2.1 本次统计中,母亲孕期接触有害物质者及出现各种孕期异常情况的137例,占54.37%,孕前、孕期中化学因素(接触有害物质、药物)、物理因素(受射线、噪音等影响)、生物因素(感染细菌、病毒)对胎儿的影响已得到肯定 [4]  ,而自然流产往往是对异常妊娠的一种自然淘汰,所以,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尽量减少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在未查明先兆流产原因前不盲目保胎是减少病残儿出生的关键。
   
  3.2.2 本文调查中,从事体力劳动的病残儿母亲占74.21%,母亲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其对优生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围产期的保健,从而影响生育质量。今后优生知识的宣传重点应放在基层,放在农村。
   
  3.2.3 本次统计发现,发病后首次就诊时间在1年内者195例,占77.38%,尽管在发病后及时就诊,但治疗效果却难以满意。许多先天性疾病无法治疗或治疗效果较差,关键的干预措施应放在病残儿出生前。因此,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在婚前、孕前、产前加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3 病残儿鉴定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本次统计中,眼疾发病居第3位(9.13%),但目前在视觉机制的研究上与身体其他器官相比相对滞后,如视力检查仍依赖主觉视力表,有时给视力评价带来困难。因此,病残儿鉴定中首先应明确疾病诊断,进行家系调查,然后根据非遗传性疾病致残程 度、遗传性疾病再发风险和产前诊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再生育的科学依据,避免再生育同样病残儿。

  参考文献
    
  1 高锦声,王经伦,许积德.病残儿童医学鉴定实用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3.
   
  2 严仁英.实用优生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06.

  3 刘高金,张佩珠.现代优生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253-267.
   
  4 杜传书,刘祖洞.医学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95-200. 

  作者单位: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计生服务站

作者: 蔡晓晖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