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8期临床医学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自gannette(1977)首次成功运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来,微血管减压术(MVD)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TN)主要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5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共23例,现报告如下。疼痛均较剧烈,发作频繁,均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其中有16例行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

点击显示 收起

  自gannette(1977)首次成功运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来,微血管减压术(MVD)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TN)主要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5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共2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14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年龄52.1岁。其中40岁以下2例,40~50岁6例,50~60岁11例,60~70岁3例,70岁以上者1例。病程1.5~32年,均为单侧性,右侧18例,左侧5例,其中Ⅱ+Ⅲ支痛11例,Ⅰ+Ⅱ支痛3例,Ⅰ+Ⅱ+Ⅲ支痛2例,Ⅱ支痛5例,Ⅲ支痛2例。疼痛均较剧烈,发作频繁,均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其中有16例行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封闭,3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凝和射频治疗4~6年后复发。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已排除颅内占位或脱髓鞘病变。单纯动脉、静脉或动脉+静脉压迫者10例;血管压迫+蛛网膜粘连者11例,其中有2例神经根拉长变细;单纯蛛网膜粘连者2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麻方法,侧卧位,枕下乳突后入路,骨窗约3cm×3cm,上缘达横窦,外侧达乙状窦,“+”字形切开硬膜,蛇形牵开器持脑压板将小脑半球牵向下方,释放脑脊液,切断1~2根岩静脉,全程显露三叉神经。有蛛网膜粘连者给仔细锐性切断粘连,血管神经分离后,二者之间垫以Teflon垫。其中有2例因蛛网膜粘连紧密而于近桥脑处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后3/4。

    2 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症状缓解,随访6~30月未见1例复发,术后1例并发脑脊液漏,切口延迟愈合;1例并发眩晕,1个月后缓解;2例因感觉根后3/4切断患者术后有轻微面部麻木感,半年后逐渐缓解。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机制虽然不十分清楚,但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均认同血管压迫神经根部的微血管学说。有学者认为三叉神经根的血管压迫引起的损伤导致了三叉神经节少数神经元的过度兴奋,然后作为“点燃灶”扩布到神经节的其他区域 [1]  。Gardner认为:小脑桥脑脚异常位置的血管长期压迫三叉神经后根,导致了受压部位的神经纤维产生局限的脱髓鞘变,以致相邻纤维间“短路”。反复刺激,达到痛觉神经元的阈值,而引起疼痛发作。但在众多报道中:探查并非所有的TN都存在血管压迫,同时行血管减压术后仍存在15.9%~18%的复发率 [2]  。血管压迫中以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脑居多。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的比例差异也较大,约为78.8%~88.5% [3]  。本组术中也发现血管压迫不是三叉神经痛的唯一原因。因此,三叉神经痛应是血管压迫、局部解剖结构异常、脱髓鞘病变、动脉硬化引起缺血及三叉神经半月节和后根病理改变等多种因素引起。基于上述理论:对单纯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行MVD术;对于其他病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者,在处理病因的同时可以行PSR或单纯PSR治疗,即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生元.三叉神经痛的新认识.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2:66.
   
    2 左焕宗.后颅凹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初步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6,4:233.

    3 马廉亭.微侵袭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3.

    (收稿日期:2004-06-09)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476600河南省永城市公疗医院神经外科( △ 麻醉科)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魏 强 陈 建杨玉明袁庆国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