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2期预防医学

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的调查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饮食和服务行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现状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粪便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耐药性分析采用K-B纸片法,噬菌体分型采用9种沙门菌噬菌体配套分型法,质粒分析采用电泳法。结果50630名对象中,共查出沙门菌带菌者130人,带菌率为2。130株沙门菌中有125株分属31个血清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饮食和服务行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现状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 粪便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耐药性分析采用K-B纸片法,噬菌体分型采用9种沙门菌噬菌体配套分型法,质粒分析采用电泳法。结果 50630名对象中,共查出沙门菌带菌者130人,带菌率为2.57‰;130株沙门菌中有125株分属31个血清型,有5株不能分型。7、8、9三个月分离的菌株占全年阳性数的72.3%,1、2月份则没有发现沙门菌携带者。97.2%的试验菌株至少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1种药物耐药。有80.85%(114/141)的菌株能被噬菌体裂解,有27株不被任何1种噬菌体裂解。同一血清型,可有不同的噬菌体型,不同的血清型也可表现为同一噬菌体型。质粒阳性率仅为44.68%(63/141),质粒型与血清型和耐药型无明显联系。结论 广州市东山区饮食和服务行业人员沙门菌健康携带者与国内其它地区接近,但血清和噬菌体型复杂,耐药性较严重,质粒检出率较低,仅为44.68%。

  沙门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感染致病菌之一,每年可导致全球1600万例感染,在我国占食物中毒的第一位 [1]  。沙门菌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和环境中,经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饮食和服务行业人群因其职业的特点,如果存在患者或带菌者,容易导致沙门菌感染的传播。因此,我们把定期对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情况的筛查作为疾病预防的重要任务。本文报告了2000年8月~2001年7月我们对广州市东山区从事饮食和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的健康人群,其沙门菌携带情况以及所携带的沙门菌病原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0年8月~2001年7月广州市东山区从事食品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共50630人,年龄分布为17~55岁,70%为18~25岁的青年人,调查对象在受检前2周内均无腹泻症状。
   
  1.2 粪便采样方法 采用肛拭子采样法。
   
  1.3 沙门菌的分离和鉴定 根据GB4789.4-94标准,将肛拭子置增菌液(亚硒酸盐甘氨酸)中,36℃培养16~18h,转种SS平板,培养过夜后挑取可疑菌落2~3个,接种三糖铁斜面,36℃培养18~20h后取不发酵乳糖和蔗糖、葡萄糖发酵并有少量气体产生、H 2 S阳性的菌株作沙门菌多价A-F血清学凝集试验,阳性者进一步作系列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反应者再用单价因子血清做进一步的分型(血清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59种,批号20000502)。
   
  1.4 药敏试验 按WHO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 [2,3]  。MH琼脂,上海市医学化验所试剂厂供应。药敏纸片14种,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供应。14种药敏纸片为羧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卡纳霉素、痢特灵、庆大霉素、新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由第一军医大学流行病教研室保存。
   
  按WHO质控标准菌的敏感性和抑菌环的大小,采用划分方式报告结果:即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
   
  1.5 噬菌体分型 9种沙门菌噬菌体配套分型,购于广州虎克噬菌体有限公司,分型时每个噬菌体稀释成1RTD使用。噬菌体分型方法参照分型噬菌体使用说明,将待分型的实验菌株提前分离于SS琼脂平板,36℃培养18h,取出放冰箱中保存备用,实验时从冰箱保存的平板上挑取单个菌落2个,稀释在2ml的肉汤管中,不需培养,直接吸1ml加到已烘干表面水分的MH培养基平板中,使菌液流布整个平板表面,吸出多余菌液,在室温下待其干燥,用412 号针头滴管分别滴加9株1RTD浓度的噬菌体,至噬菌体液完全被琼脂吸收,翻转平板,在36℃培养5~6h观察结果,培养过液再观察结果。结果判定以出现20个噬斑以上判定为裂解阳性反应,5~20个噬斑应重复试验,如仍获同样结果也可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将9种噬菌体组合为3个编组,裂解者分别按4、2、1记分,不裂解者为0,3组分别相加得3位数字。噬菌体分型用3位数字表示,如全部裂解为777型。
   
  1.6 质粒分析 质粒抽提方法参考《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4]  。将细菌接种于8ml LB肉汤中,振荡培养过夜,取1.5ml离心,弃去上清,沉淀用于质粒DAN的提取。提取的质粒DNA溶于10:1TE中,取15μl,用0.8%琼脂糖凝胶,在PAS电泳缓冲液中,电压120V,电流100mA,电泳1h,由Bio-Rad公司的Gel Doc1000凝胶分析仪记录结果并照相。质粒分子量参考菌株:大肠埃希菌V517,该菌携带有35.8、4.8、3.7、3.4、2.6、2.0和1.8Md的7个质粒。

  2 结果

  2.1 沙门菌检出情况及其血清群、血清型分布情况 从2000年8月~2001年7月一年中共调查了50630人,查出沙门菌者130人,带菌率为2.57‰。
   
  130株沙门菌中有125株分属31个血清型,有5株不能分型。血清型以茨昂威,里地乌、肠炎、阿贡纳和德尔卑最常见,共有67株占总数的53.6%,有10个血清型各有1株,占总数的8.0%。从菌株的血清群看,125株沙门菌分属于6个血清群(B、C 1 、C 2 、D 1 、E 1 和E 4 )。B群有5种血清型,其中阿贡纳和德尔卑血清型分别有12株和11株,占B群总数的74.19%(23/31)。C 1 群有6种血清型共10株。C 2 群有6种血清型,共31株,其中茨昂威血清型最多(18株),占C 2 群总数的58.06%(18/31)。D 1 群有3种血清型,共20株,其中肠炎血精型。12株,占D 1 群总数的60.00%(12/20)。E 1 群有7种血清型共15株。E 4 群有4种血清型,共18株,其中里地乌血清型14株,占E 4 群总数的77.78%(14/18)。
   
  2.2 沙门菌携带的季节分布 在调查中发现沙门菌检出率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在调查人群中携带率最高的是7、8、9月份,占全年阳性数的72.3%,在1、2月份中所调查的5884人中,则没有发现沙门菌携带者。
   
  2.3 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 对分离自130名携带者的141株沙门菌,分析其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97.2%的试验菌株至少对1种抗菌药物耐药,存在多重耐药的现象,以耐1种药、2种药和3种药的为最多,分别占30.6%、32.8%和19.9%,最多的耐10种抗生素。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红霉素93.1%,四环素55.7%,羧苄青霉素34.4%,链霉素29.0%。
   
  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仍然很高,如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达99.2%、庆大霉素敏感率99.2%、新霉素敏感率97.7%、妥布霉素敏感率96.9%、氟哌酸敏感率96.2%。

  2.4 噬菌体分型 对分离自130名携带者的141株沙门菌进行噬菌体分型,有80.85%(114/141)的菌株能被噬菌体裂解,有27株不被任何1种噬菌体裂解。同一血清型,可有不同的噬菌体型,不同的血清型也可表现为同一噬菌体型。有双相菌60株,分属于24个血清型,双相菌常可被9种噬菌体中的任何几种裂解,有的菌株甚至可同时被9种噬菌体裂解。但其中也有8株未被任何一种噬菌体裂解。每个双相菌的血清型可被噬菌体进一步分型,如茨昂威血清型可分为14个噬菌体型,纽兰芝血清型可分为8个噬菌体型,弗鲁奇血清型可分为5个噬菌体型,其他血清型菌株数较少,一般只分为1~3个噬菌体型。
   
  141株沙门菌中,有单相菌81株,分属于11个血清型。单相菌中有19株未被任何一株噬菌体裂解,这些菌株分布在每个血清学0群中。除个别的例外,单相菌一般只被0-I噬菌体和301噬菌体裂解,形成3个常见的噬菌体型,即600,400和200,各个血清型一般分为1~4个噬菌体型。但是肠炎血清型中有的菌株还对745噬菌体或523噬菌体敏感,本文17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7个噬菌体型。在C 2 群和E 4 群中还各有1株对524噬菌体敏感。
   
  2.5 质粒检测结果 对分离自130名携带者的141株沙门菌进行质粒分析,质粒阳性率为44.68%(63/141)。63株质粒阳性菌株中,里地乌血清型9株、次昂威8株、德尔卑7株、肠炎5株,其余的为其它血清型。质粒图谱结果表明质粒携带株每株携带质粒数量1~6个不等,分子量大小为0.21~26.72MDa,质粒带数以1、2、3条居多,分别为30.16%(19/63),25.40%(16/62)及25.40%(16/63)。
   
  2.6 质粒特征与耐药谱的关系 在137耐药菌株中,有26株检测出3.40Md的质粒,有22株含有14.66Md的质粒,分别占耐药菌株的18.98%和15.94%。未发现某种或某几种耐药性与某种质粒呈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
   
  3 讨论

  沙门菌属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感染结果与细菌的毒力和宿主的健康状态有关,健康易感者一般需摄入10 4 个沙门菌才出现临床症状,如果摄入的菌量较少,健康人可成为无症状的健康携带者(带菌者)。健康携带者是沙门菌的重要传染源,其排出的细菌可随粪便进入环境中污 染水体和食品,或通过手-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饮食和服务行业人员与人群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存在沙门菌病传染源,容易导致该病在人群中流行,因此,对该行业从业人群定期进行沙门菌携带情况的检测,是预防沙门菌感染和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东山区饮食和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带菌检测,表明沙门菌的携带率为2.57‰,跟国内同类人群相比,与武汉市接近,高于福州市、成都市和广州市天河区 [5~8]  。沙门菌属约有1200种,近2000多个血清型,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可不同。我国一般报道以德尔卑为主,其次为阿贡纳,本研究表明本地区研究人群所带沙门菌的血清型比较复杂,以茨昂威、里地乌、肠炎、阿贡纳和德尔卑为主。在沙门菌的6种血清群中以B群和C 2 群为高。在时间分布上,与其他地区相似,均以夏季带菌率相对较高,7、8、9月份的带菌者占全年检出的72.31%。
   
  噬菌体分型结果表明某一血清型可分为不同的噬菌体型,不同血清型也可表现为同一噬菌体型,噬菌体也具有地区性的特征。本地区菌株噬菌体型的主要特点是对于745噬菌体的敏感菌株普遍地多于江西和海南的菌株[9]  。
   
  目前的研究报道表明,肠道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10]  。本研究97.2%的试验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包括一些普遍认为相当有效的肠道用药),至少对1种抗菌药物耐药,有的菌株还是多重耐药。根据武汉、福州、青海、河南濮阳、北京、江苏丹阳、浙江慈溪的报道 [11~15]  。无论菌株来源是健康人群还是患者,实验中一般都会有2~3种常用抗菌药物100%敏感,本研究菌株却不能达到这样的敏感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滥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在广州市这样大的沿海发达城市中可能会更为严重。本研究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羧苄青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情况比较常见,在30%以上,而对于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的敏感度较高,均在90%以上。从武汉、福州、河南濮阳三地健康从业人员中,北京、江苏丹阳、浙江慈溪三地的患者中,检出的沙门菌对药物的敏感状况与我们的发现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目前对沙门菌感染,仍可用氟哌酸和复方新诺明治疗,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和妥布霉素虽然敏感,但因副作用较大,临床应慎用。
   
  关于沙门菌质粒的检测,文献多报道为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的研究,而对健康体检者的沙门菌的带菌情况,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次研究菌株有44.68%检出1~6个大小不等的质粒,分子量大小为0.21~26.72MDa,质粒带数以1、2、3条居多。由于质粒的携带率不高,与血清型、噬菌体型和耐药特点无明显的关系,与贵州的报道相似 [16]  。因沙门菌质粒分型敏感性较差,我们认为该分型方法不能单独应用于沙门菌分型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燕,朱超.我国沙门菌病和菌型分布概况.现代预防医学,2002,29(3):400-401.
   
  2 W.H.O.Guidelineo for antimicrofial susceftility testing.LAB/79.3.

  3 刘植恭.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76.
   
  4 [美]J.萨姆布鲁克,D.W.拉塞尔著,黄培堂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

  5 熊燕,韩世忠.1997年武汉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调查及药敏试验的报告.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2):718.
   
  6 陈建辉,谢一俊,郭维植,等.福州市从业人员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调查.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8(2):43-44.
   
  7 杨晓玲,杨道遇.成都市从业人员肠道带菌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3,3(4):527-528.
   
  8 向辉,麦世梁,李卫红,等.广州市天河区食品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带菌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现代预防医学,2000,27(3):335-336.
   
  9 何晓青.全球沙门菌病的流行态势.许龙善,魏承毓和于恩庶主编.再度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亚洲医药出版社,1998,61-75.
   
  10 何启勇,邹伟民.1999至2001年广州地区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6):357-360.

  11 熊燕,韩世兰.1997年武汉市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调查及药敏试验的报告.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2):718.
   
  12 陈建辉.福州市从业人员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调查.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2):43.
   
  13 郭登陆,刘晓燕,濮阳市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测定.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9,9(1):37.
   
  14 王继远.167例沙门菌腹泻菌型分布和药敏试验.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4):246.
   
  15 马志俊.310株沙门菌药敏试验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9,9(1):37.
   
  16 王晓箭,王云芬,杨俊,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质粒DNA图谱与耐药性的关系.贵州医药,2003,27(1):29-30.
    
  (收稿日期:2004-07-11) 

  ˇ 基金项目:广州市东山区科技局资助项目(2000-QE-27)

  作者单位:510100广州市东山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第一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编辑青 山) 

作者: 陈义忠高永堂林智胡丽萍梁日亘陈清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