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4期药物临床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TinidazoleandGlucoseInjection,TGI)是由葡萄糖和抗菌药物替硝唑组成的大容量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由厌氧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骨髓、腹膜、胃肠道、女性生殖系统及手术伤口感染,也适用于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国家药品质量标准采用家兔法控制热原[1],笔者对采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Tinidazole and Glucose Injection,TGI)是由葡萄糖和抗菌药物替硝唑组成的大容量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由厌氧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骨髓、腹膜、胃肠道、女性生殖系统及手术伤口感染,也适用于预防术后厌氧菌感染,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国家药品质量标准采用家兔法控制热原 [1]  ,笔者对采用鲎试剂检测TGI的细菌内毒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较为满意,初步建立了TGI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TGI 批号021021、021027、040203,规格:100ml:0.4g(替硝唑),为市售品,经热原测定均符合规定。

     1.2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CSE) 批号2003-6,效价160EU/支,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3 鲎试剂(TAL) 批号0301131、0311102,灵敏度(λ)分别为0.5、0.25EU/ml,灵敏度经复核均符合规定;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批号040112,规格5ml/支,内毒素含量≤0.003EU/ml。均购自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TGI细菌内毒素限值(L)的计算 TGI临床用法用量为1.6g,即300ml,静脉滴注,即成人每小时的最大用量为300ml,人均体重按60kg计,即剂量(M)为5ml/kg,人体静脉注射的致热阈值(K):5.0EU/kg [2]  ,则TGI的L的计算值为:K/M=1.0EU/ml,考虑到安全因素及参照其它大容量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度,将TGI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定为0.5EU/ml较为合适,

     2.2 TGI最大稀释倍数的确定 由于TGI的L为0.5EU/ml,对应于市售常用TAL的灵敏度(λ)0.5、0.25、0.125、0.06、0.03EU/ml,按照公式D=L/λ计算,供试品可选择的稀释倍数则分别为1、2、4、8、16倍。

     2.3 干扰试验预试验 取1批经热原测定合格的TGI,用BET水将其作1、2、4、8、16倍稀释,并以此溶液来溶解和稀释内毒素,使每个稀释度中内毒素的含量均为2λ,与灵敏度为0.5EU/ml的TAL进行反应(结果见表1)。初步表明供试品对TAL的凝胶化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1倍稀释液可能有抑制作用),但当将供试品液作2倍或2倍以上稀释后,这种干扰即可消除。所以正式干扰试验时,可用TGI的2倍稀释液作为供试液,并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TAL进行试验。

     表1 TGI的预试验结果 (略)

  2.4 干扰试验 取3个批号的TGI,用BET水将其作2倍稀释,分别用此溶液和BET水为溶剂,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0.500、0.250、0.125、0.06EU的稀释液,与鲎试剂(λ=0.25EU/ml)进行反应(结果见表2)。表2结果显示,TAL在BET水和3个批号供试品中的灵敏度值(λc)均在0.5~2λ之间(即0.125~0.5EU/ml)范围内,表明TGI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反应未见干扰作用,符合《中国药典》 [3] 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效性的规定。说明将供试品作2倍或2倍以上稀释,选用λ为0.25EU/ml或更高灵敏度的的TAL,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是可行的。

  表2 TGI的干扰试验结果 (略)

  2.5 TGI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根据确定的TGI的L值为0.5EU/ml及干扰试验结果,故TGI样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为:将供试品用BET水作2倍稀释,选用λ为0.25EU/ml的鲎试剂,依法 [3]  进行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的结果看,供试品和阴性对照管均呈阴性,供试品阳性管和阳性对照管均呈阳性,实验结果成立,3个批号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

     表3 TGI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略

     3 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TGI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胶化反应存在轻微的干扰作用(抑制作用),但这种干扰作用在供试品作2倍或2倍以上稀释时即可有效消除。实验证明利用鲎试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法,经进一步研究后对TGI的生产过程及成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因该法操作简便、省时、实验成本低,故值得研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36册,1997,14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二部,2000,附录204.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二部,2000,附录86.    

  作者单位:215002江苏省苏州市药品检验所 

    (收稿日期:2004-10-22) (编辑青山)

作者: 秦继红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