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4期药物临床

我院20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6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将206例ADR事件分别在性别、年龄、出现时间、所用药物类别及种类、出现的症状、危害的程度、因果关系等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它们分别占ADR的男女人数、例数或药物品种总个数的百分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6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帮助。

     方法  将206例ADR事件分别在性别、年龄、出现时间、所用药物类别及种类、出现的症状、危害的程度、因果关系等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它们分别占ADR的男女人数、例数或药物品种总个数的百分比。

    结果  将年龄与ADR、ADR出现的时间、发生ADR时所用药物种类数、发生ADR的药物类别及出现人数、根据ADR监察中心的分析评价标准分别列表。 结论  国家还需加强各方人员对ADR的正确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尽可能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由于认识到ADR对人群的危害性,许多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开展了ADR监察工作,我国从1995年才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广。我院是一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从1996年开始进行ADR的监察,本文拟对至今所有收集的ADR作一统计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ADR定义,以志愿报告形式收集的各临床科室、门诊注射室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ADR,由报告科室医务人员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逐项填写后交临床药理室,上报院ADR监察小组进行分析鉴别后确定为ADR的共206例。1.2 方法 将206例ADR事件分别在性别、年龄、出现时间、所用药物类别及种类、出现的症状、危害的程度、因果关系等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它们分别占ADR的男女人数例数或药物品种总个数的百分比。危害程度分为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中度(指ADR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一定损失,易恢复)、重度(主要指能引起死亡,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脑、脊髓等脏器的永久损害,致残,致畸,致癌,致出生缺陷,危及生命的,可引起后遗症的ADR,门诊病人需住院或住院病人需延长住院期的ADR等)三级;因果关系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监察中心的分析评价标准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不可能5级。

     2 结果

      见表1~5。

      表1 年龄与ADR(表略)
    
     表2 ADR出现的时间(表略)
    
     表4 发生ADR的药物类别及出现人数(表略)
    
     表5 根据ADR监察中心的分析评价标准(表略)
    
     3 讨论

     3.1 在性别及年龄方面 出现ADR的男性(137人)多于女性(69人),为1.99∶1。而女性的年龄(48.5±32.5)岁较男性(46.0±33.0)岁大。60岁以上的例数(共55例)明显多于18岁以下的例数(共5例)。老年人新陈代谢慢,肝、肾功能差,药物的排泄慢,加上老年人的血浆蛋白低,结合药物能力低,血浆中有活性的游离药物较多,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在用药的剂量,间隔时间应有所区别,并应加强用药监护。

    3.2 在ADR出现时间上 男性较女性快,男性多在0.5h内出现,而女性绝大部分出现在0.5~2h中。但出现在2h后的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5∶1),经询问发现其中3名男性患者认为自己能忍耐,没有及时告诉医务人员。提示我们应在用药前向患者说明使用药物时发生ADR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3 在应用药物种类数上 应用三种(共53人)、四种(共78人)、五种(共19人)药物的人数为150人,占全部ADR例数的72.82%,说明联用药物越多越易出现ADR。

    3.4 在应用药物种类上 共有11类62个药品出现ADR。引起ADR例数排名首位的药物是抗微生物药(37例),由单种药物引起的包括庆大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孟多(商品名:锋多欣)、头孢呋辛(商品名:明可欣)、甲硝唑等,多数是因为应用2种及以上的药物引起。其次为免疫调节剂(35例),药物包括各型干扰素、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等。免疫调节剂类为生物制剂,易引起机体产生反应,加之肿瘤患者自身体质普遍偏弱,有不规则发热现象,因此更易发生高热反应,我院医务人员对此非常了解,使用时注意观察,发现发热,立即停止注射,同时给予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对症、抗过敏治疗,患者2~3h即好转,因此未发生过严重后果。第三为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节剂(34例),主要由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林格、生理盐水等引起。我院大输液全部为聚氯乙烯(PVC)软包装。每次出现ADR即对该批号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品检验,结果均正常。其中5例男性患者单用林格注射液分别出现寒颤高热,出现ADR的药品批号各一,经细菌培养及检验,结果均合格,可排除输液自身因素,其中3例重复用药时,再次出现ADR,得到肯定结论。另2例评价为很可能。聚氯乙烯无毒,主要原料是PVC树脂、柠檬酸酯、还氧大豆油等,在净化条件下经塑化热合而成的较新型输液包装产品。但为了增加其抗拉强度而加入了增塑剂,高温条件下,存放时间较长时,PVC袋的某些有机物会逐渐溶入药液中,进入人体可能导致某些特异体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3.5 引起重度ADR的病例 重度ADR5例,占全部ADR例数的2.43%。2例由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引起,男(47岁)女(61岁)患者各一,均在注射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意识丧失,全身皮肤发红,立即停止注射,同时静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吸氧后逐渐好转。后经病史了解,男性患者有其它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无食品、药品过敏史。该药是一种新型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可减轻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毒副作用,预防白细胞下降。临床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近几年关于此药其它不良反应的个案时有报道,但机制均不明,提示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尤其是有食品或药品及其它过敏史患者应慎重使用。老年及体质差的患者应用应谨慎。第3例为女性(36岁),在门诊注射室行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瘤体注射,每日1次,第3次注射时出现全身紫绀,寒颤,大汗淋淋,手足及大腿内侧散在皮疹,脉搏细速,后立即停止注射,肌注异丙嗪50mg,吸氧,第2天好转。此药为中药制剂,临床多用于抗病毒治疗,后发现可用于早期宫颈癌。局部瘤体注射有刺激性疼痛,但过敏性休克非常罕见,临床使用应谨慎。第4例患者为女性(45岁),由20%脂肪乳注射液250ml静滴引起,因浅昏迷,无法进食,滴注3min后,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减慢,双肺干性罗音,面、颈、胸、腹部片状红斑,立即停止滴注,予对症抗过敏等抢救措施,仍造成患者原病情加重,转综合医院进一步治疗。脂肪乳以大豆卵磷脂为主要成分,是植物性蛋白类制剂,进入脑内迅速水解释放出胆碱,在胆碱乙酰化酶催化下生成乙酰胆碱,而从体外输入外源性胆碱,可影响脑中胆碱能神经纤维 [1] ,对于体质偏弱的患者,因耐受性差,滴速应慢,同时应避免将氨基酸、电解质溶液等药物直接加入其中,注射本品应使用单独的输液器,这都是临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第5例患者为男性(75岁)静注支链氨基酸250ml,滴注5min出现寒颤、胸闷、腹痛、恶心呕吐,进而休克,经停药,抗过敏,吸氧,护心治疗后转综合医院治疗后出院。经询问发现为患者自己将滴注速度加快,加之年龄大,不能耐受造成的。

    3.6 引起ADR的少见药物 三磷酸腺苷针剂40mg、辅酶A针100U先后引起3名男性,2名女性患者出现寒颤高热、咳嗽、哮喘、气促等过敏反应。因果评价为可能。二药是能量合剂,多与其它药物合用,且静滴速度宜慢,二药的ADR文献报道很少。但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一女性患者静滴5%碳酸氢钠250ml后2h出现寒颤、高热,第3天再次使用时再次出现,评价为肯定。碳酸氢钠的过敏反应非常少见,应注意。

    3.7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 心、脑血管系统药参麦注射液先后引起男、女各11人,共22人次,占全部ADR例数的10.68%,是引起ADR例数最多的药物。均出现寒颤高热、心悸现象。出现时间最早是5min,最迟的为35min,年龄为32~73岁。经停药,静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肌注异丙嗪25mg治疗后都好转。参麦注射液是由红参、麦冬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由于中药注射剂受原料药的质量、采收季节、产地、炮制加工过程及生产过程中药物的提纯、稳    定性、溶解度等因素影响,随着各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发生ADR的报道也呈增长趋势,为尽量避免ADR的发生,应严格按药物的适应证使用,并加强用药监护,有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机体老化,药物代谢减慢,应激能力下降,使用过程中更应加强临床观察。

    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多,且多采用注射给药,206例ADR中只有1例为口服制剂引起。出院患者的ADR无法收集到。由于肿瘤患者的体质偏弱(放、化疗后的患者尤甚),治疗中的注射速度、合并用药种类数、药物间隔时间、气候、患者的精神状态等都可能对ADR的评定造成影响。由于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的发生,加上舆论导向偏差,报道的片面性及不准确性,很多医务人员对上报ADR心存恐惧,存在较多漏报情况(尤其是严重的ADR)。国家还需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正确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同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尽可能避免严重ADR的发生。生产企业也应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药品质量,进一步完善药品使用说明书,更有效地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Jochen Klein.胆碱和卵磷脂:提高记忆力的养分.德国临床用药 (中文版),1999,2(4):46.
    
     作者单位:410006湖南省肿瘤医院药剂科

作者: 唐 文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