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药物临床

常用抗感染药物在孕妇中的使用问题

来源:INTERNET
摘要:孕妇从医学角度讲,属于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孕妇在患者有感染性疾病时需要大量抗感染药物,但治疗同时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后果。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器官的功能尚不完善,生理情况与成人显著不同,并且胎儿是一个独立的药动学目标组织,如果用药不当,对孕妇及胎儿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选择适当药物标准必......

点击显示 收起

  孕妇从医学角度讲,属于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孕妇在患者有感染性疾病时需要大量抗感染药物,但治疗同时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后果。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器官的功能尚不完善,生理情况与成人显著不同,并且胎儿是一个独立的药动学目标组织,如果用药不当,对孕妇及胎儿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选择适当药物标准必须考虑到药动学参数、药效和毒性以适用于患病母体和发育中胎儿。孕妇用药的药动学研究中,许多药物的使用仅基于对动物实验研究,许多临床必须使用药物的安全性有待近一步证实。
    
  1 妊娠期药物体内过程 [1~4]
  
  1.1 药物在孕妇体内过程 妊娠后,由于孕妇体内酶系统有一定改变,使某些药物代谢受到影响而不易解毒或清除,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可能产生蓄积中毒。此外药物排泄的途径是经肾脏排泄,妊娠期母体生理或病理变化均可影响药物排泄,也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在血液或组织内半衰期延长,毒性增加。妊娠期母体内孕激素水平增高,可抑制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尤其在妊娠早期剧吐而营养缺乏时更为明显,有导致药物蓄积中毒的危险。另外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药物排泄量增加。因此在急性感染时,对抗感染药物血药浓度进行检测,以及对剂量补偿调节是必要的。
   
  1.2 药物在胎儿体内过程 胎盘是母体和胎儿进行物质包括药物交换惟一通道,其面积随妊娠时间发展而增加,它具有生物膜的一般特性。胎盘和胎儿代谢药物能力比较低,药物从胎儿逆向渗透至母体似乎是胎儿清除药物主要途径。由于胎儿器官功能不成熟,分解药物的酶系统的活性不如成人完善,因此胎儿的药物排泄功能和反应与成人明显不同,胎儿在肝脏中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能将代谢过程中氧化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因此对药物解毒功能差。胎儿肾滤过率低,对药物排泄缓慢,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如果母体使用药物剂量是合理的,可以大大减少胎儿出现不良后果。
    
  2 药物对胎儿毒性 [1,4~6]
    
  由于妊娠不同阶段胎儿发育特点,药物毒性作用不相同。一般来说,在妊娠前3个月中,用药易导致胎儿畸形,因此时受精卵正处于相继分化阶段,各系统尚未完全形成,易受药物的影响。妊娠4个月以上胎儿各器官已形成,此时药物不良影响主要是在发育迟缓和功能方面的缺陷。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动物致畸实验和临床经验将用于妊娠期的药物分为A、B、C、D和X五大类。A类:妊娠早期应用,未对胎儿有损害,其危害性相对比较低,但仍必须坚持没有充分适应证绝不用药的原则。B类:动物实验未证实有致畸作用,但尚缺乏临床对照观察资料;或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对胎儿有损害,但临床对照观察未能证实。许多临床常用药物均属此类。C类:动物实验中观察对胎体有损害,但缺乏临床对照观察资料或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资料皆缺。D类:临床观察资料已说明对胎儿有一定损害,但又非常需要用于孕妇疾病的治疗,一般又无替代药物。此时,可权衡其危险性和临床适应证的大小,以决定取舍。X类:动物实验资料和临床观察均证实对胎儿有严重的致畸作用,属妊娠期禁用之列。

  3 常用抗感染药物选择 [1~3,5]
    
  3.1 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 青霉素类已广泛用于妊娠期,未见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氨苄西林的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胎盘,也适用于治疗胎儿宫内感染。奥格门丁(aug-mentin)(阿莫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已在妊娠中使用,尚未见有不良反应报道。头孢菌素类是最适合孕妇使用抗生素,这类药物是透过胎盘,在胎儿血及羊水中均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第三代的头孢噻肟(cefotaxime)和头孢他啶(ceftazidime)对胎盘扩散能力强,适用于绒毛膜羊膜炎的治疗 [4] 。被FDA定为B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毒性低,变态反应少,但由于在胎儿循环中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将限制其用于胎儿潜在性感染(如梅毒)的治疗。孕妇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胃肠道感染。阿齐霉素半衰期长,抗菌谱广,不良反应率低,对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 [7] 。基于对动物的研究阿齐霉素被FDA定为B类。氨基苷类对母体和胎儿均有一定毒性,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对第8对脑神经有明显毒性应避免使用,属于D类药物。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被列为C类药物,它对听神经有损害宜慎用。氨基苷类药物容易通过胎盘屏障,在孕妇体内分布广、清除快,但有些病症可导致消除延长,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 [4] 。氯霉素对厌氧菌引起的软组织感染有效,故可用于绒毛膜羊膜炎及产后感染,偶可引起伪膜性结肠炎。氯霉素的毒性(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大,且在未成熟儿体内 可蓄积引起“灰婴综合征”,一般也不宜使用。
   
  抗结核药物均有轻度增加胎儿畸形的可能。有研究指出,妊娠期使用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比使用其他药物的危险性要大。异烟肼虽可干扰VitB 6 代谢,但有报道,93例在孕期使用该药的出生婴儿未见有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动物实验证明异烟肼可引起死胎,在人类中虽未被证实,但孕妇应用需权衡利弊。预防治疗应推迟到分娩以后 [1] 。
   
  3.2 抗真菌药 [4]  妊娠期间约有10%的妇女可患白色念珠菌阴道炎,且常见于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治疗或糖尿病患者。应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和咪康唑常可奏效,且未见对胎儿有明显不良反应。酮康唑对大鼠有致畸作用,故孕妇应避免使用。
   
  3.3 抗病毒药 [5]  此类药物对胎儿的危害尚未研究确证,阿昔洛韦(acyceovir)对动物无致畸作用,目前已试用于中、晚期妊娠疱疹感染治疗,未见有不良影响,由于对其抗病毒机制的了解尚不确切,故最好不用于治疗无合并症的黏膜皮肤疱疹,仅用重症病毒性全身感染。阿糖腺苷(vi-darabrine)、齐多夫定(zidovudine)亦可用于治疗全身性疱疹感染及新生儿病毒性脑炎。
   
  3.4 抗寄生虫药 [4]  氯喹对妊娠中疾病发作的治疗意义超过药物本身对胎儿的轻度危害。奎宁除具有坠胎作用外,也可提高畸胎发生率。滴虫性阴道炎在孕妇中亦较多见,甲硝唑经几十年的临床应用,无明确致畸报道。Rose等(1987年)报道,1020例孕妇早期妊娠应用甲硝唑,畸形发生率未见增高,认为是较安全药物,但口服应用时应戒酒 [8] 。但也有报道甲硝唑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孕妇妊娠早期应禁用,但它仍被FDA列为B类。
    
  4 小结
    
  综上所述:孕妇在应用抗感染药物临床经验证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应用总体安全性好。氨基苷类对胎儿虽有毒性作用,如果能监测孕妇血药浓度就可以安全使用。抗病毒药仅用于重症感染。甲硝唑在妊娠早期应避免使用。氯喹可根据孕妇病情适当用药。孕妇用于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在使用时应考虑安全性。总之,在妊娠期绝对安全的抗感染药物是没有的,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在用药时尽量选择同种药效药物中较可靠药物,对于新药应谨慎使用为原则。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113.
   
  2 山元贵雄.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孕妇.日本医学介绍,1996,17(3):131.
   
  3 林其德.孕期合理用药的原则.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5):259.
   
  4 徐叔云.中华临床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5-273.
   
  5 李瑞.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
   
  6 Korzeniowski OM.Antibacterial agents in pregnancy.Infect Dis Clin North Am,1995,9(3):639.
   
  7 Eisenberg E,Barza M.Azithromycin and clarithromycin.Curr Clin Top Infect Dis,1994,14(1):52.
   
  8 Hager WD,Rapp RP.Metronidazole.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1992,19(3):49.

  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杨文莲 赵应莲 张冠峰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