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1期中医中药

浅谈某些中药制剂药效学研究的必要性

来源:INTERNET
摘要:近20年来由于药物学研究迅猛的发展,临床医生面对众多新药,但对它们的药理作用却知之不多,常有一种赶不上时代步伐的感觉。诚如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流通的药物制剂约二万种,全世界已上市原料药,单神经系统用药就有532种。而中国医生还要面对一千多种传统中药及其组成的方剂。因此要求临床医生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是不......

点击显示 收起

  近20年来由于药物学研究迅猛的发展,临床医生面对众多新药,但对它们的药理作用却知之不多,常有一种赶不上时代步伐的感觉。诚如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流通的药物制剂约二万种,全世界已上市原料药,单神经系统用药就有532种;而中国医生还要面对一千多种传统中药及其组成的方剂。因此要求临床医生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但对某些常用药还是“要讲理”。这些年中药研究有很大进展,成果突出,但勿用讳言还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某些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剂,其药理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甚至其药效学还没有经过临床严格论证,存在模糊不清、相互矛盾的地方,而这些制剂恰好又是治疗危重病人的常用药,在全面广泛应用已10年以上,影响很大,甚至于直接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其痊愈率、致残率和生活质量。例如:
    
  1 血塞通(或血栓通)
    
  本剂是中药三七(田七)的注射剂,据有关单位的研究认为它有抑制血小板集合,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流量等作用,因此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查“三七”在经典的药物学和中医学教科书中都列为止血药 [1~4] ,用于内出血和外伤出血的治疗,并指出经现代医学研究,三七有促进凝血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血小板释放 [4] 。另外著名的止血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也是三七。而现在三七成了活血药了,根据什么推翻了过去的结论,有关方面没有说明。
   
  近年出版的《中华临床药物学》却明白无误地把三七列为活血药,为什么?该书也没有说明 [5] 。
   
  倒是在“文革”时期中医研究院出版的内部书籍《中医学讲义》虽把三七归入止血药,但所附的说明中指出:低浓度时对血管有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则有血管扩张作用 [6] 。

  2 丹参注射液
    
  丹参是经典的活血药 [1~5] ,但1992年度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年会上某医院介绍,根据“活血化瘀,瘀散血止”理论,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有效。此事引起我国学者匡培根等的关注,很快,通过大鼠的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丹参有抗自由基的作用,推测是丹参治疗脑出血有效的机制之一。然而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复杂,除了自由基大量释放外还有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脑水肿等等问题,丹参能否解决尚无答案。
   
  也有资料指出丹参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治疗急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庞国明、府军,常用药物新用途临床大全,1994,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用机制没有说明。
     
  众所周知血液中存在凝血酶元,若凝血酶元被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激活便成凝血酶;凝血酶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元使其成为纤维蛋白,后者缠结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便发生凝血。值得注意的是,著名止血药“立止血”和溶栓药“巴曲酶”均是同一种物质—蛇毒。蛇毒是毒蛇毒液中的混合物,多为蛋白,含酶类及各种毒素。据有关资料介绍立止血(Reptilase)是瑞士素高药厂生产的含精制巴西蝮蛇蛇毒的巴特罗酶(Batroxobin),它具有独特作用。当用小剂量时(1~2克氏单位/次)具有类似凝血酶的作用即只作用于纤维蛋白元的Aα肽链,而形成纤维蛋白Ⅰ单体。故巴特罗酶能迅速地在血管损伤部位使凝血块形成而达到止血。相反,注射大剂量时(50克氏单位/次)则巴特罗酶与大量纤维蛋白元Aα链作用,使血浆内纤维蛋白元浓度降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Ⅰ单体以及巴特罗酶本身,可通过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t-PA)使纤溶酶原活化,从而使纤维蛋白降解起溶栓作用 [7] 。
   
  上述事实联系前面两个例子,使人想起三七和丹参是否也可能有如巴特罗酶那样的量效相反作用。所谓药效学是临床药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是研究药物作用的效果和药物剂量的关系,为合理用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所以三七和丹参的药效学特点是什么它们的量效曲线有何特点,安全性如何,积蓄中毒的可能性如何,或者有无更复杂的机制都很值得进一步探索,时至今日若对这些常用制剂仍无一个明确说法是很难想象的,循证医学用药又从何谈起。
   
  另外,探讨上述问题还牵涉到对重要的中医理论—“活血化瘀”的正确理解,什么叫作“瘀散血止”?能用现代医学观念去“套”传统中医理论吗?即使说关系到一个基本问题何谓中西医结合?
   
  我们不能这样“模糊”用药下去了,希望有关部门对中药研究再多多关注,组织一批技术力量实行多中心研究,相信很快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98.

  2 栗德林.中国药物大辞典.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70.

  3 南京中医学院编著.中药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40.
   
  4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学校编.实用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336-337.
   
  5 徐淑云.中华临床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7.
   
  6 北京医学院、中医研究院编.中医学讲义(内部书籍).1971,165.

  7 金有豫,王振纲.立止血、凝血酶,蛇毒的止血及抗凝作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4,(1):75.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池元伟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