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3期临床医学

内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18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内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8例内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论甲亢危象早期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内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方法  对18例内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感染、停用抗甲亢药物为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先兆期不典型,积极治疗后,14例治愈。 结论  甲亢危象早期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内科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为内科急重症之一,临床少见,病死率高。近年由于术前准备加强,外科性甲亢危象已大为减少,内科性甲亢危象相对较多。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就我院199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内科性甲亢危象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甲亢危象18例中男6例,女12例(男女比为1:2);年龄28~56(平均45.5±10.5)岁;甲亢病程0.5~10(平均3.5)年。诱因:感染9例,停用抗甲亢药物4例,劳累2例,精神刺激、甲亢未治疗、不明原因各1例。
   
  1.2 临床表现 除具有怕热、多汗、消瘦、易激动(淡漠型除外)等高代谢表现外,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17例,腹泻11例,腹痛2例;心血管症状:心悸15例,心衰4例;神经系统症状:烦躁9例,谵妄2例,浅昏迷2例,淡漠2例。体征:T37.6~40.2°C,P130~196次/min,R38~40次/min,BP130~180/60~80mmHg。
   
  1.3 实验室检查 TT 3 9.35±4.54mmol/L,TT 4 296.08±121.72nmol/L,FT 3 27.22±10.01pmol/L,FT 4 117.86±28.43pmol/L;白细胞偏低[(2.5~3.7)×10 9 /L]4例;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73~405u/L)4例,均有黄疸;餐后2h血糖增高(9.0~12.3mmol/L)4例;低钾血症(2.7~3.3mmol/L)3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1例,房颤4例,房扑1例;心彩超示心脏扩大5例;甲状腺扫描:弥漫肿大11例,结节性肿大2例,高功能腺瘤1例。

  1.4 治疗和预后 (1)抗甲状腺药物:首选丙基硫氧嘧啶200mg tid,过敏或无药可予他巴唑20mg tid;(2)碘剂:17例予复方碘液10~15滴,q6h~8h,病情重首剂加倍;1例予碘化钠静滴0.5g/d;(3)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静滴100~200mg/d;(4)心得安:20~30mg tid;(5)其他:抗感染、抗心衰、护肝、营养支持等。经上述治疗治愈14例,死亡4例(心力衰竭2例,高热虚脱1例,心律失常1例)。

  2 讨论
      
  甲亢危象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根据(1)T>39℃;(2)P>160次/min;(3)大汗淋漓;(4)神志躁动或昏迷;(5)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6)腹泻;(7)体重下降明显(<45kg)。具备上述七项条件三项者可确诊 [1] 。值得注意还存在甲亢危象先兆期,先兆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除甲亢症状加剧外,多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发热T<39℃;P120~139次/min。有研究报道,甲亢危象发病机制可能为:(1)大量甲状腺激素骤然释放入血;(2)血中游离甲状腺激素增加;(3)机体对甲状腺激素耐受性降低;(4)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5)甲状腺在肝中清除降低 [2] 。本文18例T 3 、T 4 均升高,但病情轻重与血甲状腺激素(TH)浓度无平行关系,和TH升高速度有关(短时间内)。甲亢危象不单纯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产生显著过多所致。研究认为甲亢危象可能是由于全身疾病(感染等),使与蛋白结合的激素过多转化为游离激素的缘故,另外部分与交感神经兴奋或反应性增高有关,故表现为T 3 增高明显,但与病情不成比例 [3] 。较为可靠的观察指标是心率和体温,前者尤为重要。
   
  甲亢危象治疗应及早,诊断为先兆期应及时治疗,避免进入晚期。治疗好转除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和体温外,更需鉴测血清T 3 水平,血清T 3 浓度可于治疗后24~48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经药物治疗后,如血清T 3、T 4 水平仍显著增高,临床症状无改善,可考虑应用血浆置换及腹膜透析 [3] 。本文14例抢救成功,原因在于急时诊断、急早治疗、因人而宜、用药足量(特别对先兆期的患者)。死亡4例中用3例诊断较迟,1例在当地医院已确诊,但治疗不规范。甲亢危象死亡多为高热虚脱、心力衰竭、肺水肿或水电解质紊乱,存在可逆因素,故及早、有效的治疗可避免死亡。

  【参考文献】
    
  1 陈家伟,何戎华.内分泌急诊.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2-46.
   
  2 史轶蘩.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33-1037.
   
  3 复旦大学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辑委员会.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51.
    
  作者单位:510180广东广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作者: 余绮玲肖正华陈定宇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