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3期临床医学

左室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左室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左室室速患者,多采用激动标测法,若VT不持续,采用起搏标测法标测消融,消融终点,VT不再诱发。结果10例即刻消融均成功,2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均成功,1例随访半年后有短阵发作,未再消融。结论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率高,了解解剖及冠脉走行对流出道室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左室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0例左室室速患者,多采用激动标测法,若VT不持续,采用起搏标测法标测消融,消融终点,VT不再诱发。 结果  10例即刻消融均成功,2例复发后再次消融均成功,1例随访半年后有短阵发作,未再消融。 结论  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率高,了解解剖及冠脉走行对流出道室速消融尤为重要。

  【关键词】  左室室速;射频消融;标测;心电图
      
  随着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手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被公认。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的文献报道亦不断增多,笔者就我院1999~2004年间10例左室室速的射频消融结果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9~2004年有10例左室室速进行了RFCA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7~54岁,平均39.2岁,反复胸闷、心悸病史1~15年,平均病史6.5年,发作时普通12导心电图均证实为室性心动过速,频率160~230次/min。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经常规检查、心脏超声和X线检查,2例行冠脉造影检查,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例为先心房缺(缺损约1.6),1例为心肌病,后2例VT发作频繁,2种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控制,心肌病病例曾行电复律治疗。
   
  1.2 方法 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后行RF-CA治疗。按常规消毒铺巾,穿刺左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放入6F动脉鞘,四极标测导管至冠状静脉窦,右室心尖部及His束。7F温控Webster大头导管经股动脉,X线透视指引下在左室内行消融治疗。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及左心室不同部位以S1S1、S1S2、S1S2S3方式刺激诱发VT,若不能诱发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消融靶点确定:主要采用激动标测法。参照文献报道 [1] :在记录到提前且有高频、低辐的浦肯野纤维电位(PP)或低频低辐的异常(AP)处放电,若不能标测到PP或AP电位,则在标测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5ms)处放电,若VT未能持续或患者不能耐受采用起搏标测。即刻消融成功标准:(1)放电10s内VT终止;(2)持续放电后,重复心室刺激不能诱发VT;(3)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亦不能诱发VT。
    
  2 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其中6例为左后间隔VT,1例为前间隔部,1例为心尖部,合并房缺者为左室流出道VT,心肌病1例为左室游离壁VT,所有病人即刻消融均成功。6例ILVT用心室激动标测成功,随访0.5~5年,未有复发。2例患者因导管到达间隔处机械刺激终止室速而不能再诱发,1例位于左后间隔中下部,1例位于前间隔部,遂在终止室速处起搏标测常规ECG有11~12个导联与自发室速相一致,窦律下消融。随访中,2例分别在2周及4个月后复发并再次消融,左后间隔VT以激动标测成功消融,而前间隔部VT再次消融时,诱发室速难以持续,以与VT发作相一致的心室反应(VR)作为标准消融成功。随访1年,未有再发。左室游离壁及左室流出道VT以激动+起搏相结合方法消融成功,随访4年,心肌病患者半年后有短阵发作,但能自行终止,未再次消融。
    
  3 讨论
    
  本报导10例室速的12导ECG均表现为RBBB形态,为典型来源于左室的室性心动过速。其中8例为希浦系统起源的左室特发性室速,7例为男性患者,其心动过速QRS不宽大,易误为室上速,其中3例曾在外院误为阵发性室上速治疗。希浦系统起源的左室特发性室速以来源于左后分支区域多见,为“右束支+左前分支阻滞”形态,起源于左前分支区域少见,表现为“右束支+左后分支阻滞”形态。从ECG特征,虽不能100%排除室上速伴差传,但室上速合并这种差传的几率少,若常规ECG本无束支阻滞,发作时出现此种特征,应高度考虑特发性室速。ILVT发生机制多倾向于折返机制,其折返环由浦肯野纤维与局部心肌组成,其射频消融成功率高,本文8例均成功。消融以激动标测为主,或激动+起搏标测相结合,记录到提前PP或AP为成功靶点,Nakagawa等 [2] 研究认为左室IVT单凭起搏标测进行消融可靠性差(2/10)。我们在消融时亦发现,在左后分支多个点处起搏与VT12导联大致相同,但只有在激动时AP最早时放电才有效,故光靠起搏法消融成功率有所下降,有复发危险。在窦律时,亦可标测到P电位,可指引导管迅速到达靶区,然后诱发室速,在最提前处消融可节约时间。ILVT消融失败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导管操作时,对消融靶点产生了机械创伤,而后者阻碍了室速的诱发所致,此时,心室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室速的发作,临床往往以为ILVT已消融成功,而术后则出现复发,再次消融仍可望成功。心室反应(VR)目前已被注意,利用消融过程中的热效应所产生的VR可以判断大头消融电极末端直接损伤局部心肌细胞的部位,同时,VR渐进性减少,直至完全转为窦律,可能进一步证实消融成功。梁兆光等 [3] 报道产生与VT发作一致的VR可被视为IVT有效消融的指标。本文前分支VT的消融中,因诱发的VT难持续,故结合VR,在消融中产生与发作VT相一致的短阵VT或室早为有效靶点,继续消融至室早消失,随访1年,未有再发。
   
  游离壁VT很难标测到AP,可用起搏+激动标测法消融。先用起搏标测找到12导联QRS形态相似部位,再诱发VT,在较体表QRS波群最早提前处消融,其成功率高。本报导心肌病VT因发作频率快,影响血流动力学,故单用起搏标测法消融,半年后又有短阵复发,说明起搏标测法特异性及精确度稍差。
   
  左室流出道VT因部位特殊,射频消融尤为谨慎,因该部位和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左冠窦和主动脉瓣关系密切,Friedman [4] 曾报导LVOT进行消融时造成左主干急性闭塞。预防损伤左主干的方法是避免误在左主干开口或其内放电消融,故当大头导管可疑时需行冠状动脉造影 [5] ,本文左室流出道VT在消融时,在左冠窦内标测到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6ms,遂行冠状造影,确定大头导管与冠脉关系后再放电消融成功,随访4年无复发。
   
  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应作为首选治疗,左室流出道VT消融应相对谨慎,以免损伤冠脉,造成重大并发症。建议在放电前明确大头与冠脉走行后放电为佳,且操作导管应轻柔,避免机械损伤冠脉。对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射频消融治疗,有望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杨新春,胡大一.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21.
   
  2 Nakagama H,Beckman KJ,Mcclelland JH,et al.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quided by a Purkinje potenfial.Circulation,1993,88:2607.
   
  3 梁兆光,金顺实,姜玉萍.心室反应在射频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281.

  4 Friedman P,Stevenson WG,Bittl J,et al.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during radiofrequency cathdter ablation of idiopathic ouffiowtreat ventrcular tachycardia.PACE,1997,20:1184.
   
  5 刘旭,马长生,宋冠英,等.射频消融治疗左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2例.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13:257.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常州,常州一院心内科

作者: 成益王卫明邵山等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