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3期病例报告

伤寒致多器官损害综合征1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5mmol/L、肌酐180mmol/L、C318g/L。5mmol/L、钠130mmol/L、氯120mmol/L、钙1。25mmol/L、PaCO217。8mmol/L。...

点击显示 收起

  病历摘要:患儿,男,12岁,因持续腹痛,伴发热10余天,咳嗽、恶心、呕吐,头昏,近3天来症状加重,尿少,伴阴囊水肿。由儿科门诊以2003年8月21日拟发热原因待查,急性腹膜炎?收住院。
   
  患病期间曾在外地医院,诊断不详,先后用过青霉素、小诺霉素、氨苄、先锋Ⅴ等药物,病情无明显改善。来我院时,拟发热待查,急性腹膜炎,请外科医师急会诊,考虑为原发性腹膜炎,给予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100ml。
   
  体检:体温39.8℃、R26次/min,P108次/min,病重面容,神清,精神萎,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弹性尚可,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双侧颈部可见散在数粒肿大淋巴结,大如蚕豆,小如黄豆,压痛明显,可波动,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结膜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外耳道、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咽充血,扁桃腺肿大Ⅱ°,颈项轻度抵抗,右肺呼吸音低,无罗音,心率10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稍膨隆,腹肌紧张,满腹压痛,右上腹成板状,莫非征(-)、麦氏征(±),肝肋下2~3cm质中,肝区叩击痛比较明显,脾肋下1cm,腹水征(±),阴囊水肿明显,呈透明状,大如皮球样,四肢活动自如,病理性反射未引出。
   
  化验:腹水常规:白细胞(+),未找到结核杆菌,血常规Hb98g/L、RBC2.5×10 12 /L、WBC16.8×10 9 /L,N81%,L19%。尿常规:蛋白(++),RBC5~8/Hp,WBC(+)。肾功能:尿素氮12.5mmol/L、肌酐180mmol/L、C 3 18g/L。血清钾:3.5mmol/L、钠130mmol/L、氯120mmol/L、钙1.25mmol/L、PaCO 2 17.8mmol/L。肝功能:GPT258IU、AFP<0.1μg、CFA13μg、CRP>20u、抗O<500、血沉20mm/h,血清铁蛋白565μg、结核抗体阴性,蛋白电泳正常范围。
     
  心电图:窦性心律。
    
  胸片:右侧肺底积液,右下肺叶背段病灶,结核待排。
   
  B超:右侧腹腔少量积液,腹腔中少量积液。肝脾肿大,肋下2cm;脾脏肋下1cm。骨髓穿刺示感染骨髓象。血培养找到伤寒杆菌。
   
  治疗经过:住院当时给予先锋Ⅴ,头孢噻肟钠及时对症处理。第2天,肥达反应O:1∶640,H:1∶640。甲,乙,丙为1∶160。结合临床考虑为伤寒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综合征。继而在治疗上给予药物调整及加强抗感染,改先锋Ⅴ为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继续使用及支持疗法。在用药第4天,自感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好转,体温曲线下降,由原39.5℃~40.5℃之间波动降为38℃~38.5℃,腹痛症状减轻,尿量正常,阴囊水肿改善,血白细胞13.5×10 9 /L,N75%,L25%,尿常规:蛋白(+),WBC5~6/Hp,肾功能明显改善,尿素氮7.14mmol/L,肌酐<120mmol/L。第8天,肥达反应复查:H:1∶160,O:1∶160。甲,乙,丙1∶40,GPT:1∶80,胸片复查示右侧肺部病灶吸收好转。体温基本正常,无咳嗽,腹痛症状消失,无压痛,肝脾肿大明显缩小。第18天,肥达反应呈阴性,肝功能正常,同时停用氧氟沙星。第20天,病情基本恢复,给予出院。
   
  讨论: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全身传染病,典型的症状为持续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为小儿伤寒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另外由于伤寒杆菌感染后对骨髓产生抑制白细胞系统减少常见,而伤寒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而本例以腹痛为主,持续高热,同时有腹膜炎,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肝脏损害,肾脏损害,阴囊水肿为特征。自20世纪90年代一些专家学者对本病提出了新的论断,认为本病特别是危重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炎症介质参与有关,当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受累的组织和网状内皮系统,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及多系统脏器损害综合征。

  作者单位:338001江西新余,新钢中心医院
   
          江西新余,新余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付明亮 肖丽林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