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8期

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自1995年6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化脓性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5例,现报告如下。术后病理检查:化脓性阑尾炎7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43例。(1)入院时病人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体温>3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10×109/L)。(2)术中肉眼可见腹腔内回盲区局部有炎症性渗出液,并见阑尾化脓病理改变或坏疽穿孔者。...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5年6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化脓性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8例,女47例,年龄6~78岁。术后病理检查:化脓性阑尾炎7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43例。符合下面三项条件者列为观察对象;(1)入院时病人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体温>3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10×109/L);(2)术中肉眼可见腹腔内回盲区局部有炎症性渗出液,并见阑尾化脓病理改变或坏疽穿孔者;(3)术后病理诊断为化脓性或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12  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于术后1周拆线,仅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112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坚持随访6个月,切口无其他不良反应

  2  讨论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Keiser[1]报道约为10%~30%。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73%。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和无菌操作。
   
  (2)尽可能一次完成切开皮肤及皮下全层组织,使伤口边缘对齐,减少失活组织。切忌多次多刀切开皮下组织而造成广泛组织损伤,应避免任何过多的潜行剥离。
   
  (3)皮下组织出血点纱布压迫止血或钳夹点状止血(明显出血点),尽可能不用丝线结扎,减少异物存留诱发切口感染,最好使用电凝止血。
   
  (4)腹膜外翻保护切口,切开腹膜时划开一小口用吸引器吸除腹腔炎性渗出液,减少剪开腹膜时腹内脓性液体外溢造成切口感染。开腹后把腹膜固定在护皮巾上,并用纱布遮盖保护切口。
   
  (5)对腹腔积存炎性渗出液较多者,用吸引器吸除后用纱布蘸试干净以清理腹腔,一般不放置腹腔引流,避免使用烟卷引流,烟卷引流易被脓苔或稠脓液阻塞而引流不畅,引流物常浸湿污染切口纱布而增加感染机会。即使要放置腹腔引流物亦应选择对组织刺激较小的硅胶管,在原切口外侧另戳口引流,以免腹腔引流物污染切口各层组织。
   
  (6)缝合腹膜层后用05%甲硝唑液浸泡切口5min,再逐层缝合切口,以杀灭污染切口的厌氧菌。
   
  (7)掌握腹壁切口缝合技巧,腹膜层间断外翻褥式缝合,以保持腹膜切口内面光滑,防止肠管腹壁粘连;牵开的肌层则做腹内斜肌腱膜缝合以消除潜在死腔;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后注意清除残留渗出物;最后仅做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一层缝合,使皮下组织不留线结异物。另外,由于缝线结扎范围内的组织存在张力造成局部组织相对缺血,加之缝线本身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因。因此在缝合技巧上应注意缝线骑跨的组织尽量最小,残留线亦要尽量短。

  总而言之,影响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但中心环节是注意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和无菌技术操作。

  【参考文献】

  1  谭诗成,徐忠立.腹部外科杂志,1994,7(4):186.

  作者单位:

  1 526300 广东广宁,广宁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2 526300 广东广宁,广宁县人民医院外科
 
   (收稿日期:2005-07-29)  (编辑:黄  杰)

作者: 贰文邓永洪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