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2期

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甲状腺肿物切除术颈神经丛阻滞的麻醉效果。2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10ml阻滞其颈深丛,记录麻醉效果及所产生的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差异也无显著性(P>0。两组HR麻醉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甲状腺肿物切除术颈神经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41例ASA Ⅰ~Ⅱ级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随机分成2组,罗哌卡因组(Ⅰ组)23例,布比卡因组(Ⅱ组)18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10ml阻滞颈浅丛神经,用0.2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10ml阻滞其颈深丛,记录麻醉效果及所产生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罗哌卡因对抬头肌力的影响显著弱于布比卡因(P<0.01)。两组HR麻醉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SBP、DBP、MAR在T1~T5时有显著性升高(P<0.05)。在T6时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比较两组SpO2、RR、Mv、Vr在各时间点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浅丛神经阻滞;0.2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颈深丛阻滞,罗哌卡因由于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更适用于颈神经丛阻滞。

    【关键词】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颈神经丛阻滞麻醉
 
    采用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并与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的布比卡因进行对照观察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择期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41例,ASA Ⅰ~Ⅱ级,年龄15~73岁,男11例,女30例。术前检查患者无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及严重的肝、肾疾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罗哌卡因组(Ⅰ组,n=23)和布比卡因组(Ⅱ组,n=18)。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海俄辛0.3g、鲁米那0.1g,患者入手术室后取平卧位、在乳突尖端与锁骨中点作一连线,此连线中点即C4横突位置,于此点与颈侧皮肤垂直进针,寻找颈椎横突,进针2~3cm后,若遇坚实的骨质感稍退针离开骨膜,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给予0.25%罗哌卡因(Ⅰ组)或0.25%布比卡因(Ⅱ组)10ml;退针至皮下,缓慢进针,遇一刺破纸样落空感后,给予0.375%罗哌卡因(Ⅰ组)或0.375%布比卡因(Ⅱ组)10ml,进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酌情使用辅助用药安定、氟芬合剂等,麻醉中若收缩压高于180mmHg、静注压宁定12.5~25mg,若心率高于130次/min,给予艾司洛尔20~30mg,术中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1.3  监测 

  用针刺测定起效时间(给药后患者出现发热、麻木等感觉的时间)、阻滞完全时间(患者无痛可进行外科手术的时间)、阻滞平面和麻醉效果(优秀:切皮、分离胸骨甲状肌、胸骨舌状肌以及术中无痛、未用辅助药、术中平稳;良好:切皮、分离肌肉以及术中无痛、术中牵引不适、应用辅助药、术中平稳;较差:切皮、分离肌肉轻度疼痛、术中牵引痛、应用辅助药、但能完成手术;失败:切皮、分离肌肉术中痛,多次用药或改麻醉。将优秀和良好合并计算麻醉效果优良率,较差和失败定为麻醉效果不满意)。监测抬头肌力(能抬头、活动自如为阴性,不能抬头,颈部肌无力为阳性),并观察是否产生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霍纳综合征以及牵拉反应。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手术结束(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Vr)。

  1.4  药品 

  1%、0.75%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公司生产,ch-B:XM123)和布比卡因(上海禾丰,98090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在麻醉效果方面,Ⅰ组优5例,良16例,优良率为91.3%,Ⅱ组优1例,良15例,优良率88.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起效时间Ⅰ组(2.56±0.81)min,Ⅱ组(2.58±0.79)min(P>0.05)。麻醉阻滞平面Ⅰ、Ⅱ组均为C2~C4节段(P>0.05)。Ⅰ组、Ⅱ组麻醉期间产生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霍纳综合征、牵拉反应等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抬头肌力的影响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Ⅰ组对肌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Ⅱ组(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情况  (略)注:与Ⅰ组相比,*P<0.01

    两组HR麻醉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SBP、DBP、MAP在T1~T5时有显著性升高(P<0.05),在T6时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比较,两组SpO2、RR、Mv和V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罗哌卡因化学结构类似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其阻断痛觉的作用较强而对运动的作用较弱,作用时间短,对心肌的毒性比布比卡因小,诱发心律失常的几率小,因此,同等剂量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可产生相同的麻醉效果,罗哌卡因有更高的安全性[1]。

  结果显示,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的0.37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0.2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深丛阻滞,在起效时间和完全阻滞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可产生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术后无需辅助应用其他镇痛药物。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各时间点均表现出HR、SBP、DBP、MAP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丛阻滞引起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为:颈动脉窦部分或完全被局麻药阻滞[2],致使压力感受器的活动减弱或消失,其次颈迷走神经被阻滞,减压反射的传出通路中断,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

  结果表明,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的罗哌卡因对于感觉神经纤维的阻滞效果与布比卡因相同,而对较大的运动神经纤维阻滞效果较后者弱,Bader等[3]比较了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神经纤维的阻滞作用,在兔迷走神经标本显示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的抑制作用较罗哌卡因强16%,而抑制感觉纤维的作用仅强3%,故罗哌卡因的另一特点是在麻醉中可产生感觉、运动分离现象。甲状腺肿物切除等颈部外科手术往往不需要满意的肌松,而且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如喉返神经、膈神经,往往会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罗哌卡因具有感觉、运动分离阻滞的特征,更适于颈丛神经的阻滞。

  本组病例罗哌卡因组1例声音嘶哑,并有主诉呼吸困难,经耳鼻喉科会诊为声带麻痹所致,而布比卡因组1例声音嘶哑和2例呼吸困难,此2例呼吸困难1例为声带麻痹,另1例无声带麻痹,可能是由于膈神经被阻滞所致。对抬头肌力的影响,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低于布比卡因。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发生膈神经和喉返神经阻滞,罗哌卡因阻滞的程度也较轻。

  综上所述,0.375%罗哌卡因用于颈浅丛阻滞,0.25%罗哌卡因用于颈深丛阻滞与用相同浓度同等剂量的布比卡因阻滞比较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由于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更适于对颈丛神经的阻滞。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9.

  2  刘文东.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的原因探讨.临床麻醉学杂志,1990,6:183-184.

  3  Bader AM, Datta S, Flanagan H,et al. Comparison of  bupivacaine and ropivacaine induced conduction in the blockade in the isolated rabbit vagus nerve. Anesth Analg,1989,68:724-727.

  作者单位: 417009 湖南娄底,涟钢医院麻醉科

  (编辑:若木)

作者: 谭陆军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