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3期

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熟食品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2005年10月2日大朗镇某餐厅发生17名顾客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为顾客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熟食(猪蹄筋)而引起的食物中毒。3流行病学调查于10月2日8时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专人对参与聚餐其他人员逐个调查登记,了解选用菜类、进食情况与发病情况。现场检查发现,供餐和餐厅......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10月2日大朗镇某餐厅发生17名顾客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为顾客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熟食(猪蹄筋)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  中毒经过

  2005年10月1日11时,东莞市大朗镇某毛厂部分员工及亲友共26人到大朗镇求富路某餐厅聚餐,至13时席散后返回住所,进食时未见异常。18时起,同餐各人开始出现腹绞痛、腹泻等症状,随后发生不适的人数不断增加,至10月2日6时止共达23人。发生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唇周麻痹、四肢无力、头晕等症状,防疫科接报后于10月2日9时将23例全部收大朗医院留医观察,确定中毒人数为17例,无危重及死亡病例。

  2  临床表现

  2.1  一般情况  17例中毒患者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7~39岁。潜伏期7~18h,平均10h。

  2.2  临床表现及治疗  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绞痛(12例)、腹泻(17例)、恶心(18例)、呕吐(6例)、头晕(17例)、唇周麻痹(2例)、四肢乏力(6例)。无发热,经医务人员采取抗菌、补液对症等治疗,所有就诊者均于2005年10月2日17时前康复离院。

  3  流行病学调查
   
  于10月2日8时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专人对参与聚餐其他人员逐个调查登记,了解选用菜类、进食情况与发病情况。结果发现不适者全部为参与聚餐人员,出现的症状严重程度与食用凉拌猪蹄筋数量有较明显关系。未发病的9名聚餐者基本未进食或少量食用凉拌猪蹄筋。

  现场检查发现,供餐和餐厅全店面积约35平方米,厨房面积约7平方米,厨记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没有功能分区,没有食品冷藏或保鲜设施,加工生熟食品使用一套刀具和菜板。该次供餐是9月30日预订的,厨师将其在10月1日上午于市场10时购回熟猪蹄筋1公斤,在用的菜板上切细后未再加热就直接上桌供餐。其主菜式均为该餐厅现炒熟食。

  4  实验室检查

  因该店未保存该餐食物,故无法获得食物样本,调查人员采集了12例患者的肛拭子送东莞市卫生检验中心实验室,做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其中8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5  讨论

  5.1  食物中毒的确定  根据本次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经3名食品卫生专家讨论认定,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

  5.2  中毒原因分析  本次聚餐食品中凉拌猪蹄筋是唯一外购熟食,采购时与其他生原料混放,无密封及冷藏保存,购回后在生用菜板上切细后,未经加热直接上桌。其他食品均为现炒熟食,调查中发现中毒症状严重程度与进食该熟食多少密切相关。说明凉拌猪蹄筋是本次食物中毒的最可疑食物。其中:采购(外加工时有污染)→混放(生熟食混放被污染)→加工(生用菜板污染)→进食(未加热)。这几个环节都可能使食物被污染,从而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发生。

  6  建议
   
  (1)加强监督,坚决取缔卫生条件不达标的饮食经营场所。(2)对外购熟食品的采购质量、运输、保存方法、餐前加工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层层把关。严格遵守熟食制品回锅加工制度,减少微生物污染。(3)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及卫生知识培训。对存在卫生问题的采购环节要整顿整治,及时消除食物中毒隐患,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编辑:汪  洋)

  作者单位:523770 广东东莞,东莞市大朗医院防疫科

 

作者: 余祖卫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