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3期

脾结核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间断性疼痛,尚能耐受,无放射痛伴低热、乏力、纳差,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痰,曾在外院诊为“肺结核、脾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无好转,症状加重20天左上腹呈持续性钝痛,体温高达38℃,入院后胸片示:双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腹部CT示:(1)脾结核。(2)双肾结核。...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3岁。主因左上腹间断性疼痛,低热、乏力、纳差1年,加重20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间断性疼痛,尚能耐受,无放射痛伴低热、乏力、纳差,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痰,曾在外院诊为“肺结核、脾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无好转,症状加重20天左上腹呈持续性钝痛,体温高达38℃,入院后胸片示:双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B超示:脾肿大,脾占位性病变。腹部CT示:(1)脾结核;(2)双肾结核?实验室检查:ESR65mm/h,Hb9.8g/L,RBC 3.3×1012/L,WBC 8.4×109/L,尿常规(-)。查体:T 38℃,发育正常,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叩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外科情况: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左上腹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脾于肋下缘7cm,未及肝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临床诊断:(1)脾结核;(2)双肺结核;(3)双肾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4周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肿大,与腹膜、胃大弯、膈、左肾广泛紧密粘连,粘连处均有结核样病灶,术后送病理检查。

  肉眼检查:脾脏大小:20cm×11cm×6cm,不见正常形态,表面部分光滑,部分粗糙,呈红褐色。切开:皮髓质界限不清,其间布满大小不等囊腔,呈蜂窝样,内充满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物及粘稠液。光镜检查:脾结构广泛破坏,囊腔壁内为大量干酪样坏死物,周围由类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散在多核巨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构成的肉芽组织围绕。

  病理诊断:脾结核(干酪样坏死型)。

  2  讨论

  脾结核临床少见,它是全身性结核病变的局部表现,大多数是由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引起,少数可由淋巴道或邻近器官的结核直接播散引起。本例结核病诊断明确,脾脏肉眼及镜下观察病理类型以干酪样坏死为主。关于结核病灶的转归,结核病灶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是转向痊愈时的表现;而结核病灶扩大,溶解播散则意味病情恶化。干酪样坏死一旦发生即不易吸收,但小的干酪样坏死灶(1~2mm),可完全纤维化,较大者难以纤维化,而是由坏死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以后干酪样坏死物干燥浓缩、钙化。而本例脾结核表现为脾脏正常结构广泛破坏,大部以干酪样坏死组织取代,伴有溶解液化,提示病情恶化进展,故单纯采取保守治疗难以奏效,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但采取手术治疗,术前术后需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本例术前抗结核治疗4周,患者体温降至正常,ESR30mm/h,方实施手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三医院病理科


 

作者: 冯秀洁,南海斌,聂建忠,王维娜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