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期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如何选择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的疗效和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美国心脏学会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导则”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才考虑给予溶栓治疗。因此,检验工作者能找出一些更有效的心肌损伤早期生化标......

点击显示 收起

  如何选择早期诊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不少研究都指出溶栓治疗的疗效和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每延迟1h有可能增加死亡率的21%。但是一方面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只凭经验或临床症状就冒然进行溶栓治疗显然不妥。美国心脏学会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导则”中认为只有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上升时才考虑给予溶栓治疗。因此,检验工作者能找出一些更有效的心肌损伤早期生化标志物会给临床最大支持。

  近年来对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有关,还认识到斑块破裂是病变发展的基本因素,有报道认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此斑块表面有一完整的纤维帽,上面覆盖一层内皮细胞,此时患者往往无症状或在劳动缺氧时出现心绞痛。第二阶段则是由于斑块破裂引起一系列病变,如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脂质进入血管,出现炎症病变,单核细胞转化为活化的巨噬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产生生长因子反过来损伤内皮细胞,释放多种血栓形成因子,这些因子再加上血小板粘化,极可能形成冠状动脉血栓,血栓的形成是多种作用的如血液流体力学,血管壁各种因子的形成,血小板活化,血凝和纤溶系统等相互影响平衡的结果。

  根据上述理论,有学者提出可能成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早期病变的标志物,见表1。

  表1  可能成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 (略)

  表1中大部分标志物可能成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因为它们大多数只表示在炎症或血栓病理变化,并不意味一定存在心肌坏死。临床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这些病变采取及时的对症治疗,防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对表中的部分标志物做一介绍。

  1  感染标志物

  多数学者认为感染在冠心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脉样斑组织中见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中此病变比稳定型心绞痛更为明显,在斑块破裂处吞噬细胞较多,产生金属蛋白酶,分解粥样斑块纤维帽中的成分,使纤维盖变弱,易引起斑块的破裂。这时检查血清中的感染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有助于早期查出冠状动脉病。冠状动脉病(CAD)的病变发展有助于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研究发现AMI患者血清中CRP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大小相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阳性高低与患者并发症和猝死相关,除CRP外,还有纤维蛋白原在AMI也升高。最近有人将纤维蛋白看成胆固醇一样的冠心病危险因子。

  2  血栓形成标志物
     
  血栓前体蛋白:AMI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血栓形成,如果在CAD患者血中查出形成血栓的各种因子活动变化,无疑有助于CAD的诊断和治疗。血栓前体蛋白是血凝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血栓形成时不可避免升高。

  3  心肌缺血指标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将引起相应组织的缺氧和损伤,在开始阶段此损伤是可逆的,如出现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恢复正常,但无再灌注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大分子的酶和蛋白质释放入血。可逆阶段长短随个体而异,一般认为在出现症状后1~3h,所以能早期查出缺血指标,将给临床以很大的帮助。

  4  脂肪酸结合蛋白
     
  存在不同脏器中,心脏中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肝、小肠中的有明显区别,它是长链脂肪酸的载体。脂肪酸代谢中起作用,而心脏中的脂肪酸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心肌缺氧时脂肪结合蛋白中升高,这时检查血中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检验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李国华于宏民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