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期

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2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近年来,支气管的治疗由传统的静脉、口服给药途径正转变为吸入给药,由于该法吸收快,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因而深受医患的青睐。本院自2003年10月~2005年11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21例,通过吸入β-受体兴奋剂、糖皮质激素、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气雾剂治疗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支气管的治疗由传统的静脉、口服给药途径正转变为吸入给药,由于该法吸收快,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因而深受医患的青睐。本院自2003年10月~2005年11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21例,通过吸入β -受体兴奋剂、糖皮质激素、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气雾剂治疗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8年颁发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男16例,女5例,年龄12~47岁,病史7~22年。临床表现:呼吸性呼吸困难21例,紫绀、大汗12例,R>35次/min 5例,R>25次/min 16例,HR>120次/min 7例,HR110~120次/min 14例,双肺布满大量的哮鸣音和散在的湿罗音21例,肝大下肢浮肿9例。

  1.2  治疗方法  (1)补液。液体治疗对于支气管哮喘至关重要,其目的是要达到所谓的“水化”,视心功能和脱水情况的不同,补液量在2500~3500ml/d。(2)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较重的予以联合抗生素治疗,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菌必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疗程不少于3周。(3)氧疗。均采用鼻导管吸氧,对于合并肺心病有呼衰倾向的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其他均以较高流量吸氧。(4)气雾剂吸入。选用必可酮、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三种气物剂吸入治疗,具体方法:第一次使用时由医护人员操作,用药前将药液摇匀,然后嘱病人深呼吸两次,在最后一次呼气末吸气开始时对准咽部迅速按下揿钮,然后嘱病人闭口屏气10s,1~3min后重复一次,同时教会病人或家属正确使用,以后由病人或家属操作。必可酮按时使用,每4h 1次,每次250μg,沙丁胺醇及溴化异丙拖品按需使用。(5)对症治疗。

  1.3  疗效判断  (1)显效: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或消失,R<25次/min,HR<110次/min,末梢紫绀明显缓解消失,说话正常。(2)改善:呼吸困难稍有缓解,R>25次/min,HR>110次/min,末梢紫绀稍有减轻,不能在一次呼吸中说完一句话。(3)无效:用药前后各项指标无变化或恶化。 

  1.4  结果  显效18例(有效率85.7%),改善3例(有效率14.3%)。

  2  讨论

  众所周知,肺脏的肺泡表面积约为100m2,毛细血管极为丰富,这是吸入疗法的物质基础,肺泡壁与毛细血管紧接,其距离要比肠黏膜血管至肠黏膜表面的距离更近,因而吸收更快,起效迅速,加之局部的用药浓度高且又无肝脏首过效应,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使吸入疗法尤其是表面激素吸入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2]。

  激素与β-受体兴奋剂合用。由于激素没有“即刻平喘”效果,必须定时连续使用,约第10天后才能达到作用高峰,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故作为基础用药。β-受体兴奋剂吸入后,能够迅速的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从而使哮喘很快得以缓解。两药作用模式不同,作用于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前者主要针对呼吸道炎症细胞,后者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使疾病得到全面控制,同时两药又有很强的互补性,β-受体兴奋剂反复应用后,易导致β-受体数目减少,兴奋性减低,从而使其疗效降低,但激素恰可使β-受体的数目上调,恢复其敏感性,两药合用作用相加。本组显效率85.7%,即是很好说明。β-受体兴奋剂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合用。刺激迷走神经可以增加鸟苷环化酶的活性,促进三磷酸鸟苷转化为环磷酸鸟苷,加速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引起哮喘,这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采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这一环节,因而成为治疗哮喘的另一重要药物。笔者采用溴化异丙托品(或复方制剂爱全乐)与β-受体兴奋剂联用,取其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协同效果。β-受体兴奋剂主要作用于中小气道,而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较大气管的M受体,两者协同作用于“支气管树”,同时扩张大、中、小气道,延长作用时间,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支气管扩张效果。

  毒副作用:有报道长期大量吸入β-受体兴奋剂易导致骨骼肌震颤、心慌、手抖,本组21例因应用时间较短,无1例发生上述症状。长期吸入激素,易招致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由于本组病人正确使用(每次用毕均用清水漱口)并未发生上述现象。长期吸入必可酮每日800μg,是安全的可较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并未发现对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通过血糖的监测,也未发现对血糖有何不良影响。有些重度的病人需吸入大量的激素才能有效控制症状,全球哮喘防治创意(GINA)推荐的大剂量每日800~2000μg虽然可能引起全身不良反应,但这种影响低于口服激素,且治疗带来的益处大于不利影响,因而对常量激素吸入疗效不佳而又别无选择时,不妨加大剂量。本组有5例采用超大剂量,每日约2400μg,1周后逐渐递减下来,并未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止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

  2  王长征,林科雄.哮喘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59.

  作者单位: 067300 河北兴隆,兴隆县中医院内科

   (编辑:石  岚)

 

作者: 赵阳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