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6期

广州市林和街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市林和街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患病情况及引起的NCDs共同危险因素。方法以林和街常住户口总人口作为研究总体,采用多阶段分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辖内6个居委,每居委抽110户,抽中户的所有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广州市社区《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医学调查表》,由专职人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广州市林和街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患病情况及引起的NCDs共同危险因素。方法  以林和街常住户口总人口作为研究总体,采用多阶段分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辖内6个居委,每居委抽110户,抽中户的所有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广州市社区《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医学调查表》,由专职人员逐一上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林和街社区居民中的NCDs患病率的依次为:高血压17.5%、糖尿病10%、冠心病2.3%、脑血管疾病1.4%、肿瘤0.3%。居民中存在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不锻炼59.4%、吸烟13.5%、饮酒7.9%等。结论  林和街社区居民NCDs的患病率以老年人发病高为特征,以高血压病居首,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方法、生活习惯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区中居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年龄分布情况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征,本院对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线调查。通过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加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针对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04年5月~10月以林和街常住户口总人口作为研究总体,采用多阶段分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辖内6个居委,每居委抽110户,抽中户的所有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调查15岁以上的人群1588人。

    1.2  方法  采用广州市卫生局统一使用的社区《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医学调查表》。进行上门调查。调查人员由本院的护士、社区医生组成,2人为一组。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在社区居委会干部陪同下,逐一入户进行询问、填写,以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1.3  质控方法  本次调查制定统一的质控方法,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专人负责质控工作,做好本次调查质量控制工作,对现场调查进行技术指导并对调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必要的社区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标化率采用1990年全国人口构成计算。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林和街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基线调查总户数为660户,15岁以上人数1588人。60岁以上老人专项人数483人,占调查对象的30.41%,其中男258人,女225人。15岁以上年龄组居民患一种或几种慢性病人数497人,患病率为31.29%。其中居第一位的是高血压278人,占17.5%,糖尿病第二位159人,占10%。冠心病37人,占2.3%,脑血管疾病23人,占1.4%,肿瘤5人,占0.3%。

    2.2  职业、文化程度  本社区居民的职业根据广州市卫生局统一使用的社区诊断中《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中目前的职业归类为在校生,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国家机关、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人员,运输人员,军人,其他劳运者等,见表1。无业待业人员占总人数的46%,而女性占59%,社区居民中生活水准明显偏低,尤其是女性(见表1)。表1  林和街社区居民职业情况分析  居民的文化程度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小学以下的人员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而文盲、半文盲中女性所占比例为2%,这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学习和理解带来困难。表2  林和街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分析 

    3  居民慢性病情况

    3.1  主要慢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笔者对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从表3中发现慢性病患病率排列前5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   表3  林和街社区主要慢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3.2  主要慢性病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关系  林和街主要慢性病与有关特征,结果发现影响林和街社区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无法预防的特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遗传,可以预防的特征为烟酒嗜好、缺乏锻炼、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等。

    3.2.1  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  被调查者中超重组患病率23.1%,标准率13.2%,男组患病率17.7%,标化率13.6%,女组患病率14.6%,标化率12.7%。肥胖组患病率5.5%,标化率12.5%,男组患病率4.5%,标化率11.8%,女组患病率4.1%,标化率13.4%。向心性肥胖组患病率为32.3%。

    3.2.2  吸烟、喝酒  被调查者中现在吸烟率13.5%,男性吸烟率27.4%,女性吸烟率0.5%,戒烟率1.2%,吸烟者中开始吸烟年龄在10~19岁占16.8%,20~29岁占65.5%,30~39岁占13.6%,其他年龄占4.1%,吸烟频率每天吸≥1支的占95.45%。被动吸烟率为18.5%。被调查者中喝酒率7.9%,戒烟率0.5%。

    3.2.3  劳动和锻炼情况  被调查者中锻炼者占40.6%,不锻炼者占59.4%,锻者每周平均锻炼7次的占44.8%。

    3.3  危险因素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健康意识较差,主要存在的危险因素问题有:(1)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人数为总人数的13.5%,女性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饮酒人数为7.9%。(2)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3)生活方式不科学,缺少体育锻炼,不锻炼的人数为59.54%,按要求进行锻炼的人数仅为44.8%(见表4)。表4  林和街社区居民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由此可见,本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体育锻炼少、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正是这些危险因素引起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共同因素。

    4  讨论

    人类进入了21世纪,步入了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财富,同时也使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后移,人口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日趋上升,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个人、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NCDs是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2001年NCDs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1]。在20世纪末,我国每4人就有1人患慢性病,大约两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是心脑血管患者,死亡率中居前1~5位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和伤害,NCDs给我国居民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代价的主要卫生问题。目前已经认识到我国NCDs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但尚未有一套系统、完善的对NCDs的防治策略和措施[2]。本次林和街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调查遵循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取广州市卫生局统一标准,专人进户调查,监督员对质量的严格把关、上门核对,实行专人操作,调查结果可信。

    综上所述,林和街社区居民NCDs患病情况提示在社区中开展NCDs防制工作刻不容缓,针对NCDs共存的危险因素,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人群为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采取有效的干预控制手段。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展一级预防为主的三级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提高人群相关知识水平,实现行为校正,从而降低NCDs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顾秀英,顾宏亮,李静,等.太仓市慢性非传染疾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6):275-276.

    2  李强,陈政.上海市嘉定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试点社区诊断报告.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1):42-43.

    3  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6(11):97.

     作者单位: 1 510620 广东广州,广州市天河区侨怡苑人民医院

    2 广东广州,广东武警医院 (编辑:石  岚)

作者: 欧阳少霞,吴小妹,梁丹雯,胡艳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