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7期

西酞普兰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障碍44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4例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酞普兰治疗第1周末,汉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4例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酞普兰治疗第1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总分下降明显(P<0.05),第2周末总分下降更明显(P< 0.01),副反应量表治疗前后量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障碍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

    【关键词】西酞普兰; 脑血管; 抑郁障碍

      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随着急性脑血管意外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脑血管意外后幸存者将增加,故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增加,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约60%的患者,可发生抑郁[1]。而抑郁情绪与疾病的发展、临床疗效和预后有密切关系,选择合理的药物改善其抑郁情绪和认识功能尤显重要。笔者应用西酞普兰(商品名喜普妙,丹麦灵北药厂生产,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分装)对44例PSD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病例选自2004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的44例PSD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总分> 8分,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54~76岁,平均58.5±8.9岁;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10例,中学14例,大专及以上11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26例,有高血压疾病史36例,有心脏病史14例,糖尿病史者3例。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周清洗期,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西酞普兰,未服用抗抑郁药物者直接服用西酞普兰。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20mg/d,早餐后服用,根据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逐渐增加至20~60mg/d不等,有睡眠障碍者可短期服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观察病程6周。

    1.2.2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评论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治疗前、中、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各1次。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结果治疗前后HAMA、HAMD评定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HAMA、HAMD总分比较注:△P< 0.05,△△P<0.01,*P>0.05;t1为1周末与治疗前比较;t2为2周末与1周末比较;t3为4周末与2周末比较;表1显示:HAMD、HAMA第1周末差异有显著性(P< 0.05);第2周末与第1周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第4周末与第2周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第1周末有4例出现恶心、头痛、头昏不适,2例出现出汗增加,2例出现疲乏无力,均不影响治疗,在治疗第2周末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未见新的异常发现。

    3讨论

  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抑郁障碍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2],使这种递质低下所致。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并非“单纯”生物学或精神因素所致,而在起源上是多因素的,躯体功能的丧失,社会或家庭地位的改变,可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3],故与精神疾病发病的生物-精神(心理)-社会模式相一致。  西酞普兰是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抵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强5-羟色胺,从而改善情绪,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作用起效快,第1周末即有明显疗效,第2周末更明显,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4,5]一致。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障碍者多为高龄人群,而西酞普兰对胆碱能毒蕈碱受体、组胺受体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抑制作用,没有口干、镇静、体位性低血压等药物副反应,这对高龄患者很重要。本组观察病例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恶心、头痛、头昏、出汗增加、疲乏无力等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18.18%,与司天梅等[6]报道基本一致,但不影响治疗,且在治疗第2周末完全消失。

  本研究结果显示:西酞普兰在治疗第1周末即发挥很好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在第2周末作用更加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并随着治疗的深入而消失,故可以认为西酞普兰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抑郁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之优点。

    【参考文献】

    1刘永珍,龙洁.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国外医学·脑血管治疗疾病分册,2000,8(6):340.

    2王德平,张金,孟宪春.帕罗西汀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抑郁45例.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57.

    3战秋明.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1,10:368.

    4王进良,刘晓伟,扬国平,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6-17.

    5Stahl SM.Placebo-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the selectin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pitors citalopram and sertraline.Biol Psychiatoy,2000,48:894-901.

    6司天梅,舒良,丁新生,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4):222-226.

    作者单位:322118 浙江东阳,东阳市精神病医院

 编辑:黄杰)

作者: 寿桃军,蒋军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