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8期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8例随机分成两组,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组(简称治疗组)33例,单纯激素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5例。IVIG的使用剂量为400mg/(kg......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8例随机分成两组,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组(简称治疗组)33例,单纯激素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5例。IVIG的使用剂量为400mg/(kg·d)连用5天,以后每周再用1天,共4周,激素按常规剂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回升至正常时间为4.25±1.61天,对照组为14.5±5.85天,明显长于IVIG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ITP,使血小板回升至正常所需时间较激素治疗组缩短,并可同时控制出血、减少输血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的治疗是首选皮质激素,但激素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近几年来我科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ITP急性型也取得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1~2004年收治ITP 68例,均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1],其中男33例,女35例,均为初治的急性型病例。发病年龄为45天~12岁,平均为5.31±3.25岁,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IVIG组(治疗组)33例,单纯激素组(对照组)35例。

    1.2  用药方法  IVIG制剂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低pH人血丙种球蛋白,每瓶含人血浆免疫球蛋白2.5g,稀释成100ml静滴,2~3h内滴完,剂量为400mg/(kg·d),连用5天,以后每周再用1天,共4周。泼尼松1mg/(kg·d)治疗4周统计疗效。两组病例用药期间均不再应用任何影响血小板及任何抗过敏的药物。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第二届全国血液学术会议制定疗效标准[2]依据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分为:显效、良效、进步及无效。显效:血小板计数>100×109/L,出血症状停止;良效:血小板计数为(50~100)×109/L,出血症状停止;进步: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也有改善;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均无改善。

    1.4  观察指标  临床上出血症状及治疗后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出血停止的时间等做记录;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如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做记录;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特别是血小板上升值、峰值及时间;骨髓检查:了解骨髓巨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各阶段的成熟比例;治疗前后3个月的肝肾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出血症状  治疗前,两组患儿均有出血症状。两组病例经治疗后均有改善,治疗组出血症状约在3~5天内停止,对照组约在8~10天内停止,治疗6天后,治疗组33例中28例出血症状好转或消失。对照组35例中18例出血症状好转或消失。全部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仍有4例有出血症状,对照组为10例。治疗组出血停止天数的均值为3.4±1.25天,对照组出血停止天数均值为12.95±6.52天,明显缩短(P<0.01)。

    2.2  血小板计数  治疗6天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增高,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显示:治疗组血小板升至正常所需时间为4.25±1.61天,对照组所需时间为14.5±5.85天,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血清IgG水平  静注IVIG后显示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尤其IgG上升最显著,由治疗前的11.65±2.78g/L上升为28.91±5.89g/L。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  疗效判断  治疗组:显效为23例,显效率为69.9%;良效5例,良效率为15.2%;进步1例,进步率为3%;无效4例,无效率12.1%。而对照组显效为18例,显效率为51.4%;良效6例,良效率为17.1%;进步1例,进步率8.6%;无效10例,无效率为28.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按照疗效标准,对照组和治疗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2.5  不良反应  1例于第1天静注IVIG,0.5h后出现发热,体温39.6℃,减慢滴速,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两组病例治疗后肝肾功能检查均示正常,IVIG治疗组无1例显示乙型或丙型肝炎免疫检查呈阳性,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

    3  讨论

    ITP是临床最常见的小儿出血性疾病之一,是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静注人血IVIG制剂是含有高纯度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IgG含量高,稳定性好,进入体内使体内IgG迅速增高,并在体内可维持2~3周。大剂量IgG可封闭巨噬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细胞吞噬血小板的作用;大剂量IgG还能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液中的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相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避免被吞噬细胞所破坏[3];大剂量IgG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抗体减少。33例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球治疗后,免疫球蛋白上升迅速,尤以IgG明显。本文治疗结果表明:经IVIG治疗后,血小板上升(峰值)>100×109/L者23例,>50×109/L者28例,疗效均优于激素治疗组。治疗后发现:IVIG治疗后第6天,血小板水平即有明显升高。临床出血症状好转或消失,并能维持到第3周,与激素治疗组相比,血小板上升快,上升高,表明IVIG治疗能更快地升高血小板,控制出血。治疗组33例ITP中,颅内出血者有3例,经IVIG治疗后,也取得满意疗效。可见用大剂量IVIG治疗急性型ITP确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0.

    2  罗春华,廖清奎,贾苍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99,14(7):50.

    3  苏宏萍,张莉,陈天丽.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316-1317.

   作者单位:518002 广东深圳,深圳流花医院儿科(△外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金恩顺,黄宝仁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