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3期

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9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分析。10%、抗-HCV阳性率1。06%、ALT>40u/L者1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9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0.10%、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2.06%、ALT>40u/L者18.90%。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输血传播性疾病;受血者;输血前

     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血液的输注虽抢救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此,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尽量避免因血液传播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笔者对本院209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五项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临床各科的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共2090例。

    1.2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检测采用ELISA法(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Wellscank3酶标仪判读结果,同时设阴性、阳性、空白及质控对照;TRUST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LT检测采用速率法,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试剂盒由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提供)。所有试验严格按说明书上进行。

    2  结果

    2090例受血者中检出HBsAg阳性211例,阳性率10.10%;抗-HCV阳性32例,阳性率1.53%;抗-HIV阳性4例,阳性率0.19%(经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认为2例阳性);TRUST阳性43例,阳性率2.06%;ALT>40u/L者395例,阳性率为18.90%。其中HBsAg、ALT同时阳性59例,抗-HCV、ALT同时阳性9例,TRUST、ALT同时阳性7例,HBsAg、TRUST同时阳性5例,抗-HCV、抗-HIV、ALT同时阳性2例,HBsAg、抗-HCV、ALT同时阳性1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各采供血机构加强了对献血者的筛检,血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但由于“窗口期”的存在、试剂灵敏度、检测误差等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漏检可能,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1]。另一方面,输血并非HBV、HCV、梅毒、艾滋病传播的唯一途径,为区分疾病传播责任,有必要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疾病指标检测。

    我国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地区,约8%~20%的人为HBsAg携带者[2],HCV主要经输血或血制品的传播,抗-HCV是一种非保护性抗体,测定结果阳性是诊断HCV感染的重要依据[3],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4]。本文资料显示,受血者HBsAg、抗-HCV、梅毒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10%、1.53%、2.06%,说明相当受血者在输血前就感染了乙肝、丙肝、梅毒,极易引起日后的医疗纠纷。同时也提醒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对HBV和HCV感染者和携带者,及早发现尤为重要。鉴于临床使用的ELISA法本身的局限性,有条件的单位建议选择核酸扩增技术(NAT),可避免漏检。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基层医院对抗-HIV的检测只是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必须送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认。本文仅检出抗-HIV初筛阳性4例,经确认为2例。但截止2001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现HIV感染者30736人,据专家估计中国累计有85万人感染了HIV[5],因此,不能因为HIV检出率低而忽视对其检测。

    本文ALT>40u/L者占18.90%,其原因可能与输血患者多有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骨骼疾病及用药、创伤等导致ALT升高的因素有关。ALT是反映肝脏损害的常用指标,在肝脏病毒的潜伏期或窗口期时,ALT多升高[6],本文结果中ALT并发HBsAg、抗-HCV阳性者占一定比例,因此,尽管ALT是非特异性指标,但仍有检测的必要性,可为临床医师在诊断时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做好受血者输血前HBV、HCV、梅毒、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工作,对了解受血者的感染状况,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锐,韩玲,赵伟萍. 20例输血感染案例引发的思考.中国输血杂志,2002,15(3):216-218.

    2  彭伟文.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

    3  王鸿利.实验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7-230.

    4  杜兰英,庄辉,何军,等.梅毒螺旋体TPN17重组抗原的表达及其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4,14(1):11.

    5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8.

    6  余刚宝,汪小华.献血者ALT与HBsAg、抗-HCV阳性的关系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12-413.

     作者单位:1 410300 湖南浏阳,浏阳市人民医院

    2 410300 湖南浏阳,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汪  洋)   

作者: 刘广,阳清平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