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期

湖北省汉川市府河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5年疫情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为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05年在我市刘隔镇府河村开展监测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府河村位于汉川市北部,紧邻汉北河,是全市血吸虫重度流行村之一。1人群查病2005年10月下旬对6岁以上的全部常住居......

点击显示 收起

     为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05年在我市刘隔镇府河村开展监测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府河村位于汉川市北部,紧邻汉北河,是全市血吸虫重度流行村之一。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人口1314人,常住人口703人,流动人口611人;6岁以上人群692人,其中男性370人,女性322人;耕牛存栏8头。耕地面积2401亩,其中水田面积1998亩,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现有钉螺面积41万平方米,全部分布在汉北河。动物宿主以耕牛为主。

    2 内容与方法

    2.1 病情调查

    2.1.1 人群查病 2005年10月下旬对6岁以上的全部常住居民(含流动人口)采用血清学检查(IHA)过筛后,阳性者以Kato-katz法一粪三片作粪便血吸虫卵EPG计数,观察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群感染情况。

    2.1.2 家畜查病 对监测点耕牛以一粪一检顶管孵化法与人群查病同步进行。

    2.2 螺情调查 2005年4月份对监测区所有江滩均采取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查获钉螺分袋包装,并做好记录,捕获的钉螺全部采用压碎镜检法解剖,计算有螺面积、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等指标。

    2.3 防治措施 监测点按全市统一部署开展防治工作,采取人畜同步化疗,易感环境灭螺灭蚴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对查出的病人用吡喹酮60mg/kg二日疗法,对高危人群及有疫水接触史的人群以吡喹酮40mg/kg顿服进行化疗;查出的病牛由当地畜牧部门进行治疗。在汉北河河滩实施禁牧。对河滩有螺面积进行翻耕种植,改造钉螺孳生环境,降低钉螺密度:汛期对防浪林用氯硝柳胺2g/m2进行灭螺灭蚴。同时,采取给中小学生上血防课,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册以及在易感地段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对村民开展健康教育。

    3 监测结果

    3.1 血清学检查及粪检结果 对6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血清学过筛后Kato-katz法检查,应检查人数692人,实检623人,受检率90.03%,其中男性329人,受检率88.92%,女性294人,受检率91.30%。

    血清学检查623人,阳性59人,阳性率9.47%,血清学阳性54人再做Kato-katz法检查,阳性7人,阳性率12.96%。

    3.2 家畜病情 现有耕牛存栏8头,受检率为100%,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3.3 急性期及晚期血吸虫调查 该村2005年没有急性血吸虫病人和晚期血吸虫病人。

    3.4 螺情结果 在汉北河滩共查螺1220框,活螺数1304个,感染螺数3个,活螺框数201,活螺框率16.48%,活螺密度1.07只/0.11m2,感染螺0.0025只/0.11m2,螺感染率0.23%。

    4 讨论

    血检和粪检调查结果显示,20~30岁及40~50岁年龄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女无明显差异,这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是生产、防汛等的主力军,在流行季节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比较高,而女性这一人群多为家庭主妇,主要因生活性活动接触疫水感染。感染率以农民最高为16.67%,干部为7.69%,而学生则无感染,说明当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抓得好。

    钉螺调查活螺框出现率、感染螺框率、活螺密度等几项指标均较高,表明当地疫情仍然严重,主要是河滩环境复杂,面广量大,现有灭螺方法和药物比较局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灭螺效果,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灭螺措施力度,最大限度提高灭螺效果。

    监测村8头耕牛检查均为阴性,这与汉川市实施汉北河滩禁牧、家畜圈养密切相关,提示加大汉北河滩禁牧力度、加快以机代牛项目进度,是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431600 湖北汉川,汉川市刁汊血防组

  (编辑:邓 锋)

作者: 方荣,喻 斌, 陈 恩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