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

脑梗死治疗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脑梗死是人们所关心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方法,经过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在影像学的早期诊断极大进步的基础上,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早期、超早期溶栓治疗等方面。1一般治疗主要是注意......

点击显示 收起

  脑梗死是人们所关心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方法,经过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在影像学的早期诊断极大进步的基础上,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早期、超早期溶栓治疗等方面。

  1  一般治疗
   
  主要是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应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防止误吸等手段预防呼吸道的并发症。有学者指出\〖1\〗乐古煌挛锉晃笪猓毙云谝骋灿Ψ浅=魃鳌T谝馐恫惶檬保蛴型萄收习保ρ细窠常扇〕Φ劳馔揪段钟蛴帽撬枪芪钟案6阅怨K滥壳把芯考傲俅菜刈⒌氖浅缙谌芩ㄖ瘟啤⒖鼓⒔迪酥瘟频确矫妗*ぁ糂T1〗

  2  药物治疗

  2.1  溶栓治疗  该疗法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目的是希望使血管尽早再通,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抢救那些缺血但尚未坏死即“半暗带”区的神经元,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1  适应证和禁忌证  现认为溶栓治疗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溶栓应在发病的3h内进行,国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可至6h。禁忌证主要包括:3个月内有卒中和严重头颅外伤史;2周内有外科大手术和严重躯体外伤史;既往脑出血病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21天内有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1周内在非压迫部位有动脉穿刺或腰穿史;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查体血压≥185/110mmHg;血小板<100×109/L;PT>15s;aPTT超过参考范围;血糖<2.7mmol/L或>21.6mmol/L。头颅CT发现颅内出血为绝对禁忌证,在首次CT扫描即出现大面积梗死的早期征兆时,溶栓治疗应谨慎。

  2.1.2  常用的药物  有尿激酶、链激酶、tPA等。其中只有tPA是唯一经过FDA批准的药物,现链激酶很少应用\〖2\〗芩ǔ晒?~8h应追加尿激酶25万~50万u(先在总量中扣除),1h内点完,以防止复发梗死。
   
  根据溶栓途径,有动脉溶栓、静脉溶栓之分。利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经研究,动脉、静脉途径均可利用。一般认为,动脉溶栓的时间窗可为静脉溶栓的2倍。如通过介入手段,则再通率相对较高。

  2.2  抗凝、降纤治疗  抗凝药物常用的有肝素、肝素类似物和华法林等,抗凝治疗不能溶栓,没有使血管再通的作用。只能防止血栓的进展及防止栓子的再次形成,从而防止再次栓塞。目前许多专家建议,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足量肝素治疗适应证:(1)有心源性再栓塞的高度危险性;(2)有症状脑动脉夹层分离;(3)有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溃疡形成;(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在动脉内溶栓治疗前;(5)高凝性凝血病;(6)静脉窦血栓形成,即使是在与脑出血有关时\〖4\〗炅湓酱螅哐共∈吩匠ぃ怨K兰毙云诘难箍刂圃接魃鹘校悦庖鸬凸嘧⒍又厝毖C?4h降压幅度不宜超过30/20mmHg\〖3\〗。药物可选用静脉给予拉贝洛尔等,应避免舌下含服心痛定等钙拮抗剂,因为它可以快速吸收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也为人们所关注,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潘生丁、抵克力得等。目前阿司匹林的预防性作用已得到肯定,有认为与潘生丁合用比较理想,对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病例,应在发病24~48h内给予阿司匹林\〖2,5\〗。〖BT1〗

  3  机械溶栓
   
  机械溶栓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是利用导管将血栓破坏装置直接送入闭塞动脉中的血栓栓子处,这些机械采用超声、激光能和产生吸力的生理盐水喷射治疗卒中。其具有能够在数分钟内破坏血栓的优点,而即便动脉内溶栓治疗也需要2h才能溶解1个血栓。有些装置已进入临床试验,另有一些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早期的临床试验已表明,此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可行的\〖6\〗。〖BT1〗

  4  神经干细胞移植-未来的希望
   
  利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不仅胚胎期未成熟的神经组织,而且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部位也存在神经干细胞。这些特定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再生能力\〖7\〗。因此,希望通过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或植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对一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外伤引起的神经元脱失进行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不是对抗神经病变的病理过程,而是通过其潜在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受损组织得以新生。现该方法已试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我们期待它的成功。〖HT5”H〗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22-432.

  2  Brian Silver,Consuelo T.Lorenzo,著.肖勤,余慧贞,译.卒中的内科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6):473-476.

  3  张微微.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利与弊.神经疾病临床进展学习班讲义汇编,2004,126-129.

  4  Uwe Walter,Friedhelm Sandbrink,Reiner Benecke,著.路德力,田静,译.卒中的抗凝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6):468-472.

  5  Adams HP Jr,Adams RJ,Brott T,et al.曲东锋,陈兴洲,李宏建,等,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卒中学会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5):323-339.

  6  Helmi L.Lutsep.王介明,梁建华,译.急性卒中的机械溶栓.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5):398-400.

  7  刘爽,田增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策略.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2):84-86.

  作者单位:157600 黑龙江林口,林口县人民医院
 
  (编辑:邓  锋)

作者: 周永军刘敏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