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

双黄连粉针治疗胃肠型感冒14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胃肠型感冒是门诊常见病之一,除有发热、咽痛、鼻塞、全身酸痛等上感症状外,常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每年7、8、9月为高发季节,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10月用哈药集团生产的双黄连针粉治疗门诊胃肠型感冒146例,并同期使用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的病毒唑注射液予以138例胃肠型......

点击显示 收起

    胃肠型感冒是门诊常见病之一,除有发热、咽痛、鼻塞、全身酸痛等上感症状外,常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每年7、8、9月为高发季节,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通常予以病毒唑、吗啉呱、藿香正气胶囊及补液对症处理,但一般疗效欠佳。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10月用哈药集团生产的双黄连针粉治疗门诊胃肠型感冒146例,并同期使用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的病毒唑注射液予以138例胃肠型感冒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见表1~6。表1  两组年龄分布表2  两组性别分布 表3  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和体征表4  两组治疗前发热分布表5  两组治疗前腹泻次数表6  两组治疗前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布

    1.2  诊断标准  具备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同时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大便细菌、弧菌双培养均(-)。大便常规为水样变或糊状便,镜检(-)或RBC、WBC均少许等。

    1.3  疗效判定(以3天疗程为准)  痊愈标准:体温正常,咽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均恢复正常,血象复查正常(血象异常者)。好转:体温<38℃,咽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明显缓解,腹泻<3次/d或尚未成形。未愈:症状未获明显缓解,腹泻>3次/d。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双黄连粉针(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剂量60mg/(kg·d),加5%GS溶解后静脉点滴;对照组用病毒唑,剂量10~15mg/(kg·d),加5%GS溶解后静脉点滴。其他对症处理,两组相同。

    2  治疗结果

  见表7~9。表7  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注:两组在退热、消除或缓解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表8  治疗后血象改变情况(3天后复查)

    3  讨论

    3.1   胃肠型感冒具备发热、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双重表表9  两组疗效比较 注:双黄连组与病毒唑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现。其病因早期多为单纯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期往往继发细菌性感染而加重症状,并可导致肺炎、心肌炎、虚脱等严重并发症。笔者从事肠道工作多年,尚未发现可有效控制胃肠型感冒临床症状的理想方案。通过比较双黄连、病毒唑对胃肠型感冒的疗效观察,可以得出,在退热、消除咽痛、缓解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恢复血象正常方面,双黄连显著优于病毒唑,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双黄连、病毒唑虽同属抗病毒药,但双黄连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药制成,其抗炎作用更强更广,具有抗病毒、抗感染、增强免疫力[1,2]等多重作用,故其可有效缓解胃肠型感冒的临床症状,缩短胃肠型感冒的病程。本组双黄连的治愈率加好转率达98%以上,显著优于病毒唑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3.2  双黄连组在静点过程中出现少数病人血管刺激性疼痛(7例)及皮疹(1例),通过减缓滴速及稀释浓度,症状可迅速消除。

【参考文献】
  1 杨振寰.医用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77.

2 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临床研讨会.哈尔滨中国药学会,1992,17.


作者单位:230021 安徽合肥,安徽省建职工医院急诊科

作者: 董冠男,刘先辉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