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7期

小儿低血糖危象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总结如何诊断与治疗小儿低血糖危象。通过分析低血糖危象的病因,临床表现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结果,对小儿低血糖危象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关键词】低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低血糖危象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某些病理或生理原因使血糖下降速度过快,血糖水平过低(<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总结如何诊断与治疗小儿低血糖危象。通过分析低血糖危象的病因,临床表现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结果,对小儿低血糖危象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关键词】  低血糖危象; 小儿; 诊断与治疗

     低血糖危象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某些病理或生理原因使血糖下降速度过快,血糖水平过低(<2.2mmol/L)或个体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是全血血糖在婴儿和儿童<2.2mmol/L,足月新生儿<1.7mmol/L,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1.1mmo/L,但当出生婴儿血糖<2.2mmol/L就应开始积极治疗[1]。

    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水平在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当平衡被破坏时可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葡萄糖是脑部,尤其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维持数分钟脑部活动对能量的需求,又不能像其他组织那样利用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直接来自血糖。虽然脑组织在缺糖时尚能利用酮体,但酮体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利用酮体不是抵御急性低血糖的有效保护措施。低血糖时,中枢神经每小时仍需要葡萄糖6g左右,当葡萄糖持续得不到补充、肝糖原全部耗尽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神经症状[2]。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甚至死亡,年龄越小,脑损伤越重,因此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低血糖均须紧急处理[3]。

    1  病因

    1.1  新生儿暂时性低血糖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主要原因是糖原贮备不足,体脂储存量少,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均少,因而容易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母亲婴儿由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高糖素分泌不足,内生葡萄糖产生受抑制而易发生低血糖。

    1.2  婴儿和儿童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因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增殖或胰岛细胞瘤所引起。

    1.3  酮症性低血糖  为最多见的儿童低血糖。常见于1.5~5.0岁小儿,多在晚餐进食过少或未进餐,伴有感染或胃肠炎时发病。次日晨可出现昏迷、惊厥,尿酮体阳性,病儿发育营养较差,不耐饥饿,禁食12~18h就出现低血糖,空腹血丙氨酸降低,注射丙氨酸2mg/kg可使血葡萄糖、丙酮酸盐及乳酸盐上升。至7~8岁可能因肌肉发育其中所含丙氨酸增多,可供糖异生之用而自然缓解。

    1.4  各种升糖激素缺乏  生长激素和皮质醇不足甚至甲状腺激素缺乏,均可出现低血糖。可能由于这些激素有降低周围组织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增加肝糖原合成,并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1.5  先天性代谢缺陷[4]

    1.5.1  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  糖原累积病: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其Ⅰ型、Ⅲ型、Ⅳ型和O型均可发生低血糖,以Ⅰ型较为多见。Ⅰ型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该酶是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最后一步产生葡萄糖所需的酶,此酶缺乏使葡萄糖的产生减少而发生严重的低血糖。Ⅲ型为脱枝酶缺乏,使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减少,但糖异生途径正常,因此低血糖症状较轻。Ⅳ型为肝磷酸化酶缺乏,可发生于糖原分解中激活磷酸化酶的任何一步,偶有低血糖发生,肝功有损害。O型为糖原合成酶缺乏,肝糖原合成减少,易发生空腹低血糖和酮血症,而餐后有高血糖和尿糖。

    糖异生的缺陷:糖异生过程中所需要的许多酶可发生缺陷,其中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缺乏时低血糖最为严重。此酶为糖异生的关键酶,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都不能转化成葡萄糖,因而发生空腹低血糖。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1-磷酸半乳糖不能转化成1-磷酸葡萄糖,在体内积聚,抑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使糖原分解出现急性阻滞,患儿于食乳后发生低血糖。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因缺乏1-磷酸果糖醛缩酶,1-磷酸果糖不能进一步代谢,在体内积聚,抑制肝磷酸化酶活性,影响糖原降解,并在1,6-二磷酸果糖水平阻止糖异生的进行。本病主要表现在进食含果糖食物后出现低血糖和呕吐。

    1.5.2  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缺陷  因支链氨基酸代谢中α-酮酸氧化脱羧酶缺乏,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α-酮酸不能脱羧,以致这些氨基酸及其α-酮酸在肝内积聚,引起低血糖和重度低丙氨酸血症。

    1.5.3  脂肪代谢缺陷  由于脂肪酸氧化缺陷,可见于肉毒碱缺乏,肝脏肉毒碱乙酰辅酶A转移酶缺陷及Ⅱ型麦氨酸尿症等。肉毒碱缺乏症似Reye综合征,肝大、肌张力低下、心肌肥大,除低血糖外可合并有酸中毒,血浆肉毒碱水平降低,酮体阴性,亦可有惊厥。其余两型均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1.6  糖尿病治疗不当  糖尿病人因胰岛素应用不当而致低血糖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过量,其次与注射胰岛素后未能按时进餐、饮食量减少、剧烈活动等因素有关。

    1.7  其他  严重的和慢性的肝脏病变、小肠吸收障碍,或服用水杨酸盐、乙醇等药物亦可引起低血糖。

    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血糖下降速度、持续时间长短、个体反应性及基础疾病有关。通常血糖下降速度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原发病越严重,临床症状越明显。

    2.1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  在低血糖发生早期或血糖下降速度较快时,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病人常有饥饿感、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紧张、焦虑、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偏高、手足震颤等表现。

    2.2  中枢神经系统症候群  如果低血糖未能很快恢复,可导致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轻者仅有烦躁不安、焦虑,重者出现头痛、视物不清、反应迟钝,语言和思维障碍,定向力丧失,痉挛、癫痫样小发作,偶可偏瘫。如低血糖严重而持久则进入昏迷,各种反射均消失,甚至死亡。新生儿和小婴儿低血糖的症状不典型,并且无特异性,常被忽略。小婴儿低血糖可表现为青紫发作、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拒乳,突发的短暂性肌阵挛、衰弱、嗜睡和惊厥,体温常不正常。儿童容易出现行为的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贪食等。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1  低血糖危象的诊断  (1)有上述低血糖发作的临床表现;(2)即刻测血糖<2.2mmol/L;(3)立即给予葡萄糖后可以消除症状。

    3.2  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低血糖危象发作确诊后必须进一步查明病因,然后才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预防。因此,对低血糖患儿应取血同时测血糖、血胰岛素、酮体、乳酸、丙氨酸、丙酮酸及pH、尿酮体,必要时还要测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5]。

    3.2.1  高胰岛素血症  当血糖<2.24mmol/L(40mg/dL)时正常人血胰岛素应<5mU/L,而不能>10mU/L。高胰岛素血症患儿血胰岛素常>10mU/L,如果有2次以上血糖低而胰岛素高即可诊断为高胰岛素血症。确诊高胰岛素血症后还应鉴别是胰岛细胞增生还是胰岛细胞增殖症、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的胰岛素分泌是自主性的,胰岛素呈间断的释放,与血糖浓度无相关关系。胰岛细胞增生是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增殖症是胰腺管内含有胰岛的4种细胞,呈分散的单个细胞或是细胞簇存在的腺样组织,为未分化的小胰岛或微腺瘤。

    3.2.2  酮症低血糖  禁食8~16h出现低血糖症状,血和尿中酮体水平明显增高,并有血丙氨酸降低。

    3.2.3  各种升糖激素缺乏  根据症状和体征临床疑诊升糖激素缺乏者可测定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激素、ACTH、皮质醇及胰高糖素。

    3.2.4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糖原代谢病:除低血糖外还有高乳酸血症,血酮体增多,血尿酸增高和酸中毒。Ⅰ型有肝脏增大和生长障碍。

    半乳糖血症:病儿在食乳制品或人乳后发生低血糖,同时常有吐泻、营养差,可伴黄疸、肝大、酸中毒、尿糖及尿蛋白阳性、白内障,给予限制半乳糖饮食后尿糖、尿蛋白转阴,肝脏回缩,轻度白内障可消退,酶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果糖不耐受症:患儿食母乳时无低血糖症状,在添加辅食后由于辅食中含果糖,不能进行代谢,临床出现低血糖、肝大和黄疸等。血中乳酸、酮体和游离脂肪酸增多,甘油三酯减低。

    3.2.5  氨基酸代谢障碍  临床多有酸中毒、吐泻、尿味异常,可查血、尿氨基酸确诊。枫糖尿症、酪氨酸血症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

    3.2.6  脂肪代谢障碍  可查血肉毒碱水平及有关酶学以确诊。低血糖惊厥还应与低血钙、癫痫等无热惊厥性疾病鉴别;昏迷者应与瑞氏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4  治疗

    一经确诊低血糖危象,应立即静脉给予葡萄糖,以尽量减少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具体措施如下。

    4.1  尽快提高血糖水平  静脉推注25%(早产儿为10%)葡萄糖,每次1~2ml/kg,继以10%葡萄糖液滴注,按5~8mg/(kg·min)用输液泵持续滴注,严重的可给15mg/(kg·min),严禁超过20mg/(kg·min)或一次静脉推注25%葡萄糖4ml/kg。一般用10%葡萄糖,输糖量应逐渐减慢,直至胰岛素不再释放,防止骤然停止引起胰岛素分泌再诱发低血糖。

    如输入低血糖不能有效维持血糖正常,可用皮质激素增加糖异生,如氢化可的松5mg/(kg·d),分3次静脉注射或口服,或泼尼松1~2mg/(kg·d),分3次口服。效果不明显时改用胰高糖素30μg/kg,最大量为1mg,促进肝糖原分解,延长血糖升高时间。因胰高糖素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因此需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肾上腺素可阻断葡萄糖的摄取,对抗胰岛素的作用,用量为1:2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从小量渐增,每次<1ml。二氮嗪10~15mg/(kg·d)分3~4次口服,对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有效。

    4.2  高胰岛素血症  糖尿病母亲婴儿由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输入葡萄糖后又刺激胰岛素分泌可致继发性低血糖,因此葡萄糖的输入应维持到高胰岛素血症消失才能停止。输入葡萄糖同时应防止发生高血糖,每个患儿葡萄糖的需要量不同,应依每个患儿的需要进行调整。

    非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婴儿或儿童的高胰岛素血症时应进行病因的鉴别,除腹部CT或磁共振偶能发现胰岛腺瘤外,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治疗[6],静脉输入葡萄糖急救后开始服用皮质激素,效果不明显时改用人生长激素每日肌注1U计3天,或直接改服二氮嗪(用法见上文),连服5天。目前最有效的长效生长抑素治疗,尤其是发病晚、病情较轻者,但药价昂贵,可用于缩短手术前准备日期。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需剖腹探查,发现胰腺腺瘤则切除,如无胰腺瘤时切除85%~90%的胰腺组织。

    4.3  酮症性低血糖,应以高蛋白、高糖饮食为主。在低血糖不发作的间期应常测尿酮体,如尿酮体阳性,预示数小时后将有低血糖发生,可及时给含糖饮料,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4.4  激素缺乏者应补充有关激素。

    4.5  代谢病  糖原代谢病除多次喂哺及高蛋白饮食外,尚可服用生玉米淀粉液,粉量每次1.75g/kg,每6h 1次,于餐间、睡前及夜间服用,可使病情好转。枫糖尿症患者饮食中应限制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含量,加服硫胺0.3~1.0g/d,每逢感染易出现低血糖时应输注葡萄糖。

【参考文献】
  1 Cornblath M,Ichord R.Hypoglycemia in the neonate.Semin Perinatol,2000,24(2):136-149.

2 袁申元,杨光燃.低血糖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1):70-72.

3 Flykanaka-Gantenbein C.Hypoglycemia in childhood:long-termeffects.Pediatr Endocrinol Rev,2004,13:530-536.

4 Burton BK.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in infancy:a guide to di-agnosis.Pediatrics,1998,102(6):69.

5 Nuoffer JM,Mullis PE.Hypoglycemia-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emergencies.Ther Umsch,2005,62(8):543-548.

6 Dunne MJ,Cosgrove KE,Shepherd RM,et al.Hyperinsulinism in infancy: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disease.Physiol Rev,2004,84:239-275.


作者单位:457600 河南台前,台前县中医院

作者: 曹焕菊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