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7期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和防范措施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现代医院手术室的设备逐渐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化学药物的不断推新应用,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自我防护,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工作繁重,节奏紧张,生活缺乏规律容易造成精神上的压力。笔者从......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

    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现代医院手术室的设备逐渐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化学药物的不断推新应用,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自我防护,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工作繁重,节奏紧张,生活缺乏规律容易造成精神上的压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综述如下,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潜在的危害因素

    1.1  血源性感染因素  手术室护士每日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Johanet调查出约有11.7%手术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源接触。调查显示,最多见的损伤为针刺伤,在可经针刺伤传播的20多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1]。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后的HIV感染几率为0.3%,HBV的感染几率为6%~30%,HCV的感染几率为1.8%[2]。有研究表明,含病毒浓度较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HIV的感染几率为0.1%[2],皮下接触HIV的危险性为0.3%,黏膜接触则为0.09%。不容忽视的是,锐器伤的另一个重要危害是对受伤者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严重而持久的,尤其是HIV感染病人的血液污染所致的锐器伤,多数受伤者会产生重度或中度悲观情绪,而对病人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1.2  物理性因素  手术室内存在有许多物理危害因子,在不经意间持续威胁着护士的健康,包括噪声及各类辐射等。手术室噪声常被忽视,如电话、电刀、电锯、金属门窗的开关、电动吸引器、麻醉机的声音等。有人测试平均噪声是60~65分贝,有时可高达80分贝,这是8h内可允许的最高分贝,噪声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及一系列心理反应,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还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引起听力下降或噪声性耳聋。手术室紫外线灯管在其进行消毒的同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随着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手术需用到C臂机作术中定位,其放射出来的X射线如不进行有效防护,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甚至诱发肿瘤

    1.3  化学性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其空气中常年存有一定浓度的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吸入性的麻醉药。有时还要配制各类化疗药,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是用于空气、地面和物品消毒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3],引起变态反应、哮喘和胎儿流产。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主要是发现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尿液有诱变性和在护士的尿液中检测出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有很强的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对长期低水平接触者有潜在危险,使白细胞减少,并可致畸、畸癌、致突变和流产等[4,5]。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半禁闭或禁闭麻醉装置,但仍有许多麻醉废气直接或间接排放在手术室内。若遇到麻醉机呼吸回路漏气,或术后病人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是造成手术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长期接触该类气体,会造成其在人体内蓄积,并产生慢性氧化物并致畸、致癌、致突变。

    1.4  心理因素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有关,高风险科室的护士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手术室工作连续性强、机动性大、加班的概率比较高、个人所能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减少、工作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超负荷运转除导致各种躯体疾病外,更会引起心理疲劳。

    2  防护措施

    2.1  血源性感染防护

    2.1.1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  术前完善病人的各项必要的检查和化验,包括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有特殊感染的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于手术室做出合理安排。

    2.1.2  护士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  术前应自我检查,手部皮肤有破伤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手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充分防护,树立标准预防的概念,标准预防中明确规定在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的过程中都要戴手套,因戴手套可有效减少锐器伤后的血液接种量。有研究表明[6],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医院应保证医务人员有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具(手套、护目镜等),术后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尖锐物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暴露时间。

    2.2  物理因素防护

    2.2.1  认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在手术间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及时淘汰陈旧的设备,引进性能好,声音小的仪器设备,使用中的仪器应尽量降低音量。

    2.2.2  穿戴防护衣  手术中遇有照片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衣,尽量使用铝屏风遮挡。

    2.2.3  防紫外线辐射  开启紫外线照射时,人员应离开,检查紫外线灯管的强度,应戴防护眼镜。

    3  化学因素防护

    3.1  提高防护意识,改善手术室通风换气条件,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  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和使用。解决好消毒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前应先了解该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反应。进行消毒操作时戴较好的合成橡胶手套,可有效避免皮肤与消毒剂的接触,并注意将消毒液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甲醛熏蒸的物品应放置30min后再使用,臭氧消毒剂消毒室内空气时,工作人员要离开现场,并在关机60min后O3浓度降至正常允许范围,人员方可进入室内。

    3.2  掌握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和排泄方式等  熟练掌握药物配置技术,防止药液和雾粒逸出,孕妇禁止接触化疗药物,加强化疗废弃物管理,将废弃物和其他物品分开管理。

    3.3  减少麻醉废气污染  要麻醉科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的麻醉机,并在麻醉机上建立废气吸收系统或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可使室内污染减少90%以上。护士在妊娠期间应尽量减少进房间接触吸入性麻醉药机会。

    4  心理因素防范

    在工作管理上,护理人员要配备充足,尽可能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平时加强个性锻炼和心理素质训练,增强适应能力、耐受能力,自觉克服职业性心理紧张,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和专科学习,以减轻护士因学习新技术及知识更新带来的心理压力。均衡膳食,保证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只有健康才有一切。

【参考文献】
  1 Elise MB,Lan TW,Graig WS,et al.Lantw,Gragns,Etal,Risk and Management of Blood Bor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Ch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0,13(3):385-407.

2 李映兰.介绍美国护士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3 徐荣贵.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和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

4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137(7):532-534.

5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

6 Barbara JF,beloris EK,setven MB,et al.Frequercy of nonpa-ren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 before and after universal precaution training.AM J Mec,1991,90:145.


作者单位:410006 湖南长沙,湖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作者: 黄慧华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