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3期

慢性阑尾炎X线钡剂造影的诊断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常常难与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妇科和尿路疾病鉴别,容易误诊,现对我院近两年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X线钡剂造影的48例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特征性X线表现及X线钡剂造影的诊断价值。既往有慢性阑尾炎发作史者3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下腹胀痛不适者3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常常难与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妇科和尿路疾病鉴别,容易误诊,现对我院近两年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X线钡剂造影的48例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特征性X线表现及X线钡剂造影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15~79岁,平均48.7岁;病史1~20年。既往有慢性阑尾炎发作史者3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下腹胀痛不适者31例,其中27例麦氏点压痛阳性,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与腹泻便秘交替者8例,表现为上腹部不规则疼痛者4例。

    1.2  检查方法  机器为美国GE产全数字化胃肠机,均采用口服法全消化道造影。口服浓度为160%(W/V)的钡剂150ml,分别于6、9h甚至72h以上连续观察阑尾形态及压痛程度。

    2  结果

    2.1  X线表现  43例阑尾充盈显影,5例阑尾未见显影。阑尾最长者约17cm,最短者2cm,最宽者1.8cm,最窄者0.2cm。18例出现粗细不均、边缘毛糙,分节状改变;8例位置固定,形态扭曲;3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6例钡剂存留时间过长(大于72h);43例显影者中38例压痛点随阑尾位置改变而移位,8例压痛点固定,5例无压痛征象。

    2.2  手术所见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38例阑尾表面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管壁增粗,管径粗细不一,7例阑尾部分或完全闭塞呈条状改变,16例可见不规则状或铸形状残留钡剂,24例阑尾腔内见粪渣及黏液,1例阑尾腔内见蛲虫,7例阑尾及系膜与周围组织粘连。

    3  讨论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因素[1]。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一般长6~8cm,管腔小,内径约0.2~0.3cm,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阑尾壁富于神经,阑尾根部有类似于括约肌的结构,故受刺激时易于收缩使管腔更狭窄。阑尾动脉为回肠动脉的终末支,是一条终动脉,故因刺激发生挛缩或有阻塞时,常招致阑尾的缺血甚至坏死。

    由于反复刺激、阻塞或急性阑尾炎治疗不及时、机体抵抗力过低而导致慢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可以亚急性或慢性形式出现,急性症状可以是慢性病变,慢性病变也可以急性发作,加之解剖变异、伴发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故误诊率较高。本组就有多例误诊为胆囊炎、尿石症、慢性胃炎等。

    本组26例出现阑尾变形,边缘毛糙,粗细不均,形态扭曲,分节状改变,位置固定,以上征象双重或多重出现。阑尾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及溃疡形成可使管腔粗细不均,边缘毛糙,炎症波及浆膜而发生纤维组织收缩使阑尾扭曲,若浆膜层纤维素渗出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则粘连侧阑尾位置固定。阑尾腔慢性炎症导致部分或均匀全阻塞,当阑尾部分阻塞时钡剂经没有阻塞的部分通过则形成分节状改变。37例充盈缺损的出现是由于阑尾腔内慢性肉芽组织不规则增生或粪石、异物充填使钡剂充盈不全。

    阑尾的充盈为被动性的,随着盲肠内容物增多,盲肠收缩后腔内压力增高,阑尾根部肌肉放松时,内容物便进入阑尾腔内;阑尾的排空为主动的,随着盲肠的排空大多数阑尾也排空。笔者观察大多数阑尾钡剂在24h内可排空,若排空时间超过72h,加之前述其他形态改变征象,则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会更可靠。阑尾排空功能障碍,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慢性阑尾炎致肠壁纤维化使阑尾的蠕动减慢或消失,另一方面,炎症刺激使阑尾根部持续挛缩。

    本组5例阑尾未显影,但手术病理证实确系慢性阑尾炎,术后患者症状消失。由于阑尾部的炎性痉挛、狭窄或粪石阻塞,使钡剂难以进入阑尾。Gunnigham尸检统计[2],阑尾内腔完全闭锁者约占3%,60岁以后阑尾腔闭锁者占50%以上。因此,阑尾显影与否,不能完全说明其病变的有无。总之,对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除了依靠影像征象外,还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如果有反复右下腹痛和其他系统或泌尿系统而诊断困难的患者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必要时行钡剂造影,排除本病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对于部分症状不典型甚至无任何体征者,只要阑尾形态、位置发生前述特征性改变,也可以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病理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3.

2 袁辛照.X线诊断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00.


作者单位:

作者: 李义,李 昊,高建梅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