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1期

中药三七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中药三七新剂型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Chen]的干燥根,别名山膝、金不换、田三七、田漆、参三七、血参,三七用于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三七总皂苷(PNS)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8%~12%。现代医学将三七用于......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中药 三七 新剂型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别名山膝、金不换、田三七、田漆、参三七、血参,三七用于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三七总皂苷(PNS)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8%~12%。现代医学将三七用于治疗多种组织出血症、冠心病、脑血栓、慢性肝炎等。三七的传统剂型有多种,如三七粉、口服液、注射液等,但口服用药容易使患者产生胃肠道不适,严重的造成胃肠道出血,注射液使药物的全身血药浓度大于或等于病灶部位的浓度,使血管扩张,造成全身性低血压或是出血、月经过多等现象。因此,新剂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文献查阅,三七的新剂型有贴剂、滴丸、胶囊、滴眼液等。新剂型与传统的剂型相比具有方便、安全、见效快、易于携带等优点。笔者就近年来三七的新剂型综述如下。

    1  透皮贴剂

  透皮增强剂,是用于提高透皮给药系统(TDS)中药物透皮速率的一种药剂学方法。近年来,各国研究人员纷纷热衷于这一方法的研究。透皮制剂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原理是药物透过人体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发挥疗效,故透皮制剂也称为透皮给药系统或透皮治疗系统(TTS)。 这种给药系统一出现,就以其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简单等优点受到市场关注。三七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和黄酮苷,都是水溶性的苷类,能通过人体的膜体系(脂质双分子层)被人体吸收,而皮肤和毛孔具有吸收作用,可以把三七做成贴剂,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可以避免首过效应,使药物被有效利用。三七帖于局部以后,药物有部分被吸收入血,其局部药物浓度应远大于血中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的同时可以避免一些出血倾向。

   据报道,朱氏等[1]研制的临床经验方——三七透皮止痛贴,由三七等中药经科学提取精制后制成外用中药制剂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黄氏等[2]用体外扩散池法对透皮止痛贴进行了透皮吸收实验,以UV法测定三七皂苷的经皮渗透量。取健康大白鼠的离体皮肤把止痛膜剂粘贴于大鼠离体皮肤上,皮肤与膜剂充分接触,加生理盐水制备供试品以人参皂苷作为对照品,结果得出三七皂苷累计渗透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药巴布剂是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外用贴膏剂。它和传统的中药膏剂相比,其中的高分子基质材料能更好地吸收和承载包括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并予以“凝胶化”成型。由于药物基质含有高达40%~60%的水分,这样的结构犹如一个“药库”,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与橡皮膏剂、软膏剂、黑膏剂相比具有高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等优点。而到目前为止,国家仅批准一个中药巴布剂新药。对于三七巴布剂,易氏等[3]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对三萜皂苷透皮量的考察发现以氮酮与丙二醇共同作为促透剂且二者的用量均为4%时,证明三七巴布剂具有良好的透皮性。王氏等[4]在如意黄金巴布中将药材有效成分(包括三七皂甙)提取纯化后,氮酮与丙二醇为透皮促进剂,临床疗效显著。

   2  滴丸 

   滴丸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起效快、刺激性小、用量小等特点,发展非常迅速。滴丸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由于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小的晶粒存在,故舌下含服经舌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可迅速缓解、解除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5~8]由三七、丹参、冰片组成,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它是复方丹参片的改良换代品,滴丸减少了冰片用量并舌下含服,从而减少了对肠胃道刺激。据资料,张氏等[9]观察了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认为该滴丸能有效地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本组资料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西药扩张血管易引起面红、头晕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弊端。临床使用中未见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孔氏等[10]观察复方三七滴丸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运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造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复方三七滴丸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家兔血小板聚集试验和体外血栓形成实验研究复方三七滴丸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发现复方三七滴丸能使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明显改善,并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因此,复方三七滴丸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常数,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王氏等[11]对三七叶皂苷滴丸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成型的较优工艺条件,确定了三七叶皂苷滴丸的成型工艺,实验结果可为三七叶皂苷滴丸成型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3  软胶囊

   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软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原料提取物加上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中制成的剂型。软胶囊的特点表现可塑性强、弹性大,软胶囊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如含油量高或液态药物不易制成丸剂、片剂时,可制成软胶囊。软胶囊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具有利用率高、稳定性好、可以延效等优点。将三七等药材制成胶囊剂也是中药制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根据报道,李氏等[12]研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三七通舒胶囊[13~20],一次性将具有活血作用的三七三醇皂苷(PTS)与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三七二醇(PDS)进行了有效分离。研究显示,三七三醇皂苷具有增进脑的缺血耐受性,减轻再发致死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三七软胶囊,由三七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维生素E、大豆油、明胶及其他赋形剂按软胶囊工艺制成软胶囊而成,具有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胶囊剂易服用,同时可减轻刺激。

  4  栓剂

  栓剂亦称坐药或塞药,是由药物和基质混合制成,专供纳入肛门、阴道等腔道的一种固体剂型,其形状与重量因施用于不同的腔道而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时能迅速软化,并易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药效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基于栓剂的特点以及三七具有的止血、止痛、抗炎的功效,可以把三七混合加入冰片,做成三七冰片痔疮栓,达到清热解毒、镇痛止血的作用,治疗各种内痔、外痔、混合痔所致的发炎肿胀、疼痛、出血及痔核脱落等。把三七做成三七冰片栓后直接插入肛门,与病灶部位直接接触,药物不经过胃肠道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减少胃肠刺激。目前,新上市的栓剂有广州白云山何济公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吲哚美辛三七冰片栓,其组方严密,能迅速缓解内痔疼痛、出血等症状。该栓剂直达患病部位,作用迅速而持久。宋氏等[21]还研制出了三七叶甙痔疮栓,研究了栓剂的制备工艺,制定了质量标准,采用溴加成法测定了栓剂中人参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控可靠,性质稳定,可满足临床用药的要求。  三七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因其有效成分的功效显著,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三七的新剂型,三七中的多种成分被加以利用治疗多种疾病,提高了利用率,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客观依据。但这些新剂型开发力度尚不够大,继续开发新的剂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备三七新剂型的工艺会更完善,质量和安全性可与国际接轨,为人类健康造福。

【参考文献】
  1 朱建明,张明红.中药巴布剂的实验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2):59-60.

2 黄一平,贾晓斌.透皮止痛贴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5):37-38.

3 易军,邵思华. 三七巴布剂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9(1):91-93.

4 王建新,李令媛,郭力,等.如意黄金巴布剂中小檗碱经皮渗透研究.中草药,1998,20(1):3-5.

5 黄永焯,王宁生.HPLC2ELSD法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3):174-176.

6 李晓梅,张文生.复方丹参滴丸中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天津药学,2005,17(5):8-10.

7 潘桂湘,张伯礼,乔延江.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中丹参的三种水溶性成份的含量.中草药,2002,33(10):901-903.

8 王宁生,宓穗卿,洪 馨,等.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血清中丹参相关成分的LC/MS检测.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3):141-142.

9 张光敬,段成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76例疗效观察.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9):8-10.

10 孔燕,潘文军.复方三七滴丸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中国现代中药,2006,8(1):8-10.

11 王一飞,李以川. 三七叶皂苷滴丸制备研究.中成药,2003,25(12):956-958.

12 李怀苏 ,王孟琼. 三七通舒胶囊治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成都中医大学报,2006,29(4):30-31.

13 侯安会.三七的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概要.中医药信息,1999,6(1):21-24.

14 张英鸽,刘天培.人参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1):12-18.

15 邓秀娟.灯盏花素联合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2(7):25-26.

16 张俊清.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3(2):11-12.

17 王孟琼,徐庆.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血浆ET,血清SOD与LPO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17(4):216-217.

18 王孟琼,王远萍,唐小佳.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血小板整体形态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华西医学,1995,10(2):183.

19 徐陪亮,刘宛斌,饶曼人.三七三醇皂苷Rg1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药学学报,1997,32(7):502-505.

20 张英鸽,刘天培.人参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1):12-18.

21 宋沧桑,林 杉,刘小丰,等.三七叶皂苷滴丸制备研究.医院制剂,2001,10(6):956-956.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江苏南京,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南京分院办公室 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