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3期

特殊腹壁窦道2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窦道窦道一般是由于切口感染、缝线反应或外伤异物存留而形成。我院收治2例特殊腹壁窦道。1例是肛瘘开口于腹壁形成窦道,另1例是肠吻合术后感染切口与肠瘘形成的脓肿相通而形成窦道。因腹部手术后3个月置腹腔引流管处不愈,以腹壁窦道入院。...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窦道

    窦道一般是由于切口感染、缝线反应或外伤异物存留而形成。我院收治2例特殊腹壁窦道。1例是肛瘘开口于腹壁形成窦道,另1例是肠吻合术后感染切口与肠瘘形成的脓肿相通而形成窦道。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6岁。因腹部手术后3个月置腹腔引流管处不愈,以腹壁窦道入院。查体:右下腹原置腹腔引流管处形成瘘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探查窦道较深。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行窦道造影检查,发现腹壁窦道从右下腹横行至耻骨联合左上方,局部形成一腔隙,约2cm×3cm大小。而后折转向下达左侧坐骨结节附近。肛诊距肛缘7cm左侧直肠可触及局部饱满有触痛。询问病史述3个月前因高热、寒战、腹痛3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穿孔”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医生告知为“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阑尾穿孔”。追问病史,述高热、寒战、腹痛发生前1周,曾发生高热、寒战、腹痛疼痛,自认为“痔疮”,在诊所静滴抗生素3天后疼痛缓解。综合考虑:患者发病始于肛周脓肿,后脓肿向上蔓延形成腹壁感染。误认为急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后形成肛瘘开口于腹壁现象。我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加腰椎麻醉下行腹壁窦道切除术。术中证实腹壁窦道位于腹膜表面横行于耻骨联合上方形成脓腔。脓腔约4cm×6cm大小。而后折转向下,于耻骨后坐骨前行至直肠旁。切除窦道,脓肿切开置盐水纱布填塞换药。耻骨联合以下瘘管用刮匙搔刮,双氧水、盐水冲洗后置胶管引流每日冲洗,于术后1个月痊愈。讨论:肛周脓肿可直接蔓延导致腹壁感染,腹壁感染体征与腹膜炎类似而导致误诊,第一次手术时腹壁感染的根本原因未探及,从而导致肛瘘开口于腹壁的现象。

  例2:患者,男,53岁。因肠梗阻术后40天感染切口残留一处不愈,以腹壁窦道收入院。病史:述2周前因腹痛、腹胀间歇性发作1周以肠梗阻入当地医院,保守治疗1周,腹痛、腹胀加重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医生告知为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回盲部水肿粘连而发生梗阻。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回肠残端闭合,腹腔引流术。术后10天切口感染,一直换药至今1个月,有一处一直不愈合。近日感染处脓性分泌物增多,且有发热、发冷现象而就诊。述剖腹探查术后恢复好,无高热、寒战发生,恢复饮食后食欲好、二便正常。查体:原右中腹经腹直肌切口下端有1.5cm大小未愈合,有脓性分泌物。腹部未触及包块。B超示右下腹有包块。探查窦道,深约6.0cm受阻。造影示窦道向右横行7.0cm,于中段有一腔隙,约3cm×4cm大小,考虑切口感染向右侵袭形成脓肿。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见窦道位于皮下向右横行,于窦道中央向深部穿过肌层达腹膜表面,于腹膜表面靠近切口处形成一脓腔,约8cm×10cm大小。有大量脓液,腹膜表面有炎性肉芽组织和细碎钙化物。于脓腔上端内侧有一处肉芽组织表面有粪便样物渗出。考虑是肠瘘于局部形成脓肿,与感染切口侵袭相通而发生腹壁窦道。行脓肿切开,置盐水纱布填塞换药,3天后纱布表面粪便样物消失,15天后切口愈合。讨论:肠瘘后在瘘口周围发生炎症反应和脓肿形成,多发生于腹腔内,引起全身反应和影响肠道功能。此患者肠瘘后与腹膜粘连,进而穿透腹膜于腹膜外形成脓肿,且与感染切口相通。自行引流,从而掩盖了肠瘘表现。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750306 内蒙古巴彦浩特,阿拉善中心医院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