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后徙术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在各类垂直眼外肌异常中并不少见,常因眼球内转时伴有明显上转的异常外观而就诊。将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分为三度[1]:以内转20°即出现明显上斜为Ⅰ度。全部病例均无高热及外伤史,无明显异常头位,原在位无垂直偏斜,采用Bielschowsky试验以及检查单眼运动和双眼运动情况,排除继发性下斜肌功能......

点击显示 收起

    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在各类垂直眼外肌异常中并不少见,常因眼球内转时伴有明显上转的异常外观而就诊。笔者对患有该病的患儿6例11眼实施了下斜肌后徙术,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均为3~8岁患儿,男4例,女2例。合并外斜视V征2例,合并内斜视V征2例,无水平斜视者2例,除1例单眼发病外其余均为双眼发病。将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分为三度[1]:以内转20°即出现明显上斜为Ⅰ度;极度内转时才出现上斜为Ⅱ度;向内上转时才出现上斜为Ⅲ度。本组病例均为Ⅰ度患儿。全部病例均无高热及外伤史,无明显异常头位,原在位无垂直偏斜,采用Bielschowsky试验以及检查单眼运动和双眼运动情况,排除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

  1.2  手术方法  在结膜囊外下方,距角膜缘6mm处作8mm长平行于角膜缘的结膜切口,钩出及钝性分离下斜肌,并通过牵引试验加以证实。在近肌止点约2~3mm处预置2针环套缝线,离断下斜肌,将肌前缘固定于下直肌止端外侧2mm后4mm浅层巩膜上,后缘相应缝合固定。球结膜切口无须缝合。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时采用内外直肌后徙或缩短术加以矫正。

  1.3  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6例11眼全部采用上述方法行下斜肌后徙术,疗效满意。术后除1眼于内上转时出现上斜视(Ⅲ度),其余均达到正常,亦无异常垂直眼位出现。经随访3个月~2年,眼球运动正常,无一眼复发。

  2  讨论

  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可由该眼肌缺少节制韧带所引起,此种异常多为双侧性,内转时眼位交替向上偏斜[1]。下斜肌功能亢进也可由下列情况所继发,需与其相鉴别:(1)上斜肌麻痹患眼下斜肌功能亢进;(2)上直肌麻痹健眼下斜肌功能亢进;(3)继发性共同性内外斜视合并垂直斜视的下斜肌功能亢进;(4)下直肌麻痹或缺如的相对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笔者在选择病例时,严格进行鉴别,对疑似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均排除在外,旨在对单一因素的下斜肌功能亢进做出施行后徙术治疗的疗效观察。手术结果证明,对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施以下斜肌后徙术,效果显著。

  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须根据下斜肌亢进的程度来决定,当眼球内转20°左右即出现上转,可考虑手术,而对于内上转时才出现的向上偏斜,无需手术矫正。对单眼下斜肌后徙术应特别慎重,避免使一眼下斜肌功能减弱,而出现另一眼上斜的情况,也就是说行单眼下斜肌后徙术,必须是手术眼下斜肌功能明显亢进,而另眼下斜肌功能完全正常。

  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方法首选下斜肌减弱术[2]。下斜肌减弱术有:下斜肌后徙术、肌肉部分切除术、断腱术和肌肉边缘切开术。以上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下斜肌后徙术比其他术式在手术操作方面难度稍大,但从解剖学及生理学角度看,下斜肌后徙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其结果比其他术式更为确实可靠,需要再次在同一肌肉上行手术时亦较容易。尤其儿童最好采用后徙术,以免在眼球发育过程中出现旋转运动异常。

  【参考文献】

  1  孟祥成.儿童视力不良与斜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230-233.

  2  赫雨石.斜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5.

  作者单位: 116021 辽宁大连,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刘  俊)

作者: 赵清来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