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9年第6卷第4期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胬肉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组19例(19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头部,用浓度0。2mg/ml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巩膜创面3min后,冲洗,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组19例(20眼):用11号圆刀片切除胬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组19例(19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头部,用浓度0.2 mg/ml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巩膜创面3 min后,冲洗,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组19例(20眼):用11号圆刀片切除胬肉头部后行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组19例。仅1例结膜充血明显,血管扩张,止于角膜缘。上方带蒂结膜瓣移植术19例(20眼):2眼复发,1例结膜充血明显,血管扩张,未侵入角膜缘。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短,胬肉复发率低,临床效果较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好。

【关键词】  翼状胬肉;撕离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丝裂霉素C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生与环境因素,尤其是阳光、沙尘、干燥气候等慢性刺激有关[1]。多发生于内外眦角膜缘,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和视力障碍,眼部不适感及美容问题。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传统手术方式复发率高达20%~30%[2]。近几年来,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极大地降低了其复发率。笔者于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系C与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的方法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38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二者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宿州市立医院眼科门诊进行翼状胬肉手术38例(39眼),男11例(11眼),女27例(28眼);年龄34~65岁,平均50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6年;农民23例,工人4例,行政人员1例。39眼均为生长在鼻侧的初发性翼状胬肉。

  1.2 手术方法 共38例(39眼)随机分为两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系C组19例(19眼);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组19例(20眼)。两组均在显微镜下手术,麻醉方法相同。

  1.2.1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组 表麻下开睑器开睑,2%的利多卡因0.5 ml作胬肉体部结膜下浸润麻醉。显微镜下用有齿镊夹持胬肉头部,自头部前约0.5 mm处用尖刀剖切胬肉,在角膜同一板层分离胬肉越过角膜缘至巩膜。剪除胬肉头体部及结膜下组织直至泪阜处,彻底清除巩膜面变性组织,止血。用稀释浓度为0.2 mg/ml的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巩膜创面2~3 min,用生理盐水50~100 ml冲洗。在患眼鼻上方作以角膜缘为基底,与巩膜创面大小相当的结膜上皮瓣(尽量少带筋膜组织),并向前分离至角膜缘内0.5 mm,使其带有薄基质层。将植片平铺于巩膜创面,使植片的角膜缘侧与创面的角膜缘侧相吻合。10-0尼龙线将植片缝合于结膜与角膜缘上,并带缝浅层巩膜使其固定密合,取植片区不做处理。

  1.2.2 上方带蒂球结膜移植术 麻醉及胬肉头切除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巩膜创面止血后,在巩膜暴露区上方球结膜下注射适量麻药,使球结膜隆起,用剪刀分离切口旁的球结膜下组织,视胬肉切除缺损区大小,在颞上方球结膜下作放射状切开,分离结膜及筋膜,沿角膜缘及上方平行于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使之成为带蒂的球结膜瓣。将结膜缘移位平铺于巩膜创面上,用10-0尼龙线将结膜瓣与创面结膜间断缝合,角膜缘侧结膜则固定缝合于距角膜缘约3 mm浅层巩膜上,取植片区不做处理。

  1.2.3 术后处理 术毕涂金霉素眼膏。2日后换药,每日换药。术后2日起滴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润舒滴眼液、双氯芬钠滴眼液及金霉素眼膏。第三天加用地塞米松滴眼液,7天拆除缝线,持续点眼1~2个月,门诊随访6个月~1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角膜创面愈合,光滑、透明或留有极薄云翳,移植片存活。复发:结膜充血,局部组织增生,角膜面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侵入。

  2 结果

  术后早期,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1周后症状消失。角膜上皮3~5天愈合,平均4天;植片植床48 h内水肿,充血明显,1周后水肿消退,充血减轻,植片平覆,存活,3周后与周围边界差异不明显。随访期间,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组19例(19眼):无复发,无巩膜溶解、坏死,无睑球黏连。仅1例结膜充血明显,血管扩张,止于角膜缘。上方带蒂结膜瓣移植术19例(20眼):2眼复发,1例结膜充血明显,血管扩张,未侵入角膜缘,无睑球黏连。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以纤维血管组织慢性增生为特征的眼科常见病,多发生于睑裂处内外眦角膜缘,因此处暴露机会较多,且角膜缘干细胞分布少,易受风沙、日光,特别是紫外线等环境因素或理化因素的刺激,使局部干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转向分化作用消失。而角膜上皮的修复和更新源于角膜缘基底层干细胞的增生分化。正常情况下,角膜缘部的增生抑制了结膜上皮及血管向角膜的侵入,当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下降时,这种屏障功能的障碍致使结膜组织侵入,新生血管形成[3]。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和淋巴组织、浆细胞浸润而形成胬肉[4]。至今,手术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但传统的手术方式复发率较高,Vaniscotte曾于1986年报道不同手术方法的成功率:单纯切除一次成功率为59%,切除加球结膜移植为82%,切除加自体结膜转位移植为87.5%[5]。翼状胬肉复发的机制,亦因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受损或丧失,使正常的眼表生理环境失衡,角膜结膜屏障功能破坏,局部球结膜组织增生肥厚和胶原纤维变性,侵入角膜前弹力层,甚至基质层。亦有学者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复发均与肥大细胞反应有关[6]。由此可见,重建正常的眼表生理环境,恢复翼状胬肉发生前的平衡状态,是防止翼状胬肉发生的关键所在。本组所采取的翼状胬肉撕离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方法,恰符合该宗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为胬肉受损区直接提供了干细胞,通过移植后的角膜缘干细胞的增生移行,获得角膜上皮修复,恢复眼表的完整性。丝裂霉素C是一种从头状链真菌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可以使细胞的DNA解聚,抑制增生细胞DNA的复制[7]。虽然丝裂霉素C有可使巩膜坏死、溶解等不良反应,但只要掌握好其浓度及放置于巩膜时间,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而把其副作用降至最低,本组术中一次性应用浓度为0.2 mg/ml丝裂霉素放置巩膜上≤3 min,可以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从而抑制纤维血管组织向巩膜及角膜缘的生长,起到防止胬肉复发的目的。有学者用该方法行翼状胬肉手术19眼,无复发,且无巩膜溶解、坏死,无睑球黏连。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结膜瓣覆盖巩膜暴露区,也可以阻止纤维组织生长[8]。使角膜缘干细胞有机会复苏,形成角膜缘屏障,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翼状胬肉发生前的平衡状态,阻止了胬肉的复发,本组用该方法行胬肉手术19例(20眼),2例复发,无睑球黏连。

  综上所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的手术方法,更有利于角膜缘功能的重建,角膜再创伤的修复,联合丝裂霉素C的作用加强防止胬肉复发,该手术方式临床效果优越于上方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8.

  2 严密.眼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9.

  3 邓文香,刘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治疗翼状胬肉.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2,24(6):692-693.

  4 闫宗尤,寇兴斌,曹诗红.改良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初步观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6):704.

  5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22.

  6 柳林,杨德旺,郭容,等.翼状胬肉与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实用眼科杂志,1993,11(6):339-340.

  7 刘阳.翼状胬肉发病其机制的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9,23(4):203-208.

  8 王淑华.胬肉的治疗方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0(12):891-893.

  

作者: 谢瑞玲,吴士美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