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小儿股静脉穿刺抽血2种方法比较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100天内患儿静脉采血比较困难,临床上一般采用股静脉穿刺抽取血标本,本文收集了60例日龄7~100天的门诊抽血化验的患儿,采用垂直穿刺法和斜角穿刺法,对两种穿刺方法进行比较,以观察2种穿刺方法的优劣,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日龄7~100天的门诊需要做血液检验的患儿60例,其中30例采用垂直穿刺......

点击显示 收起

  100天内患儿静脉采血比较困难,临床上一般采用股静脉穿刺抽取血标本,本文收集了60例日龄7~100天的门诊抽血化验的患儿,采用垂直穿刺法和斜角穿刺法,对两种穿刺方法进行比较,以观察2种穿刺方法的优劣,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日龄7~100天的门诊需要做血液检验的患儿60例,其中30例采用垂直穿刺法抽取血标本,另30例采用斜角穿刺法,取血量均为2~5ml。

  1.2 操作方法
   
  1.2.1 物品准备 一次性5ml注射器1副,皮肤消毒用药,干燥试管,消毒干棉球,干净毛巾。
   
  1.2.2 体位 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呈蛙状,用干净毛巾折成小垫垫高腹股沟区。
   
  1.2.3 穿刺法 (1)垂直穿刺法: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取针后棉球压迫局部2~3min。(2)斜角穿刺法: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持针方向是示指固定针栓,保持针尖斜面和针筒刻度朝上,呈20°~30°角(肥胖小儿加大角度为30°~45°角)进针,进入针长的2/3(约1.5~2cm)后,边退边抽吸,见有回血后固定(固定手法是右手掌侧面和前臂压住大腿,左手抽吸至所需血量,这种手法稳妥,尤其是对不太合作的患儿,可避免躁动而致穿刺失败)。但值得注意的是取针后在针眼及其上方1cm处用棉球压迫2~3min。

  2 结果

  两种穿刺方法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穿刺方法比较 (略)
    
  进针1次即获得所需采血量为成功标准,对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穿刺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30例采用斜角穿刺法者1次穿刺成功28例,无瘀斑;另2例穿刺2次,1例出现局部瘀斑。30例采用垂直穿刺法者1次穿刺成功20例,20例中出现局部瘀斑8例,另10例穿刺2~3次成功,出现局部瘀斑4例,小血肿1例。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斜角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穿刺法;且穿刺部位瘀斑、血肿的发生率极低。
    
  3 讨论
    
  股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见到回血后的固定,垂直穿刺法的针头进入组织部分短,且进针的斜面在血管内,抽吸时易滑出血管及将针退出皮肤,导致穿刺失败。有时为抽取所需的血量而上下反复穿刺,加重股静脉的损伤,易出现瘀斑,甚至血肿,给患儿带来痛苦。尤其是新生儿,由于皮下脂肪薄,血管直径小,穿刺针在皮下的长度短,仅约0.5cm,更难固定;对于不合作的较大的患儿,剧烈的哭动也影响穿刺的成功。
   
  斜角穿刺法穿刺,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使进入皮下及血管内的针的长度较多不易滑出;同时,配合右手前臂的压迫固定,减少了哭动的影响,明显提高了1次穿刺成功率,避免了反复穿刺,减少了股静脉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出现,为下次股静脉穿刺保留了部位。另外,本穿刺法类似于外周静脉穿刺手法,易学易掌握;穿刺并发症少,特别是动作看起来比较温和,家长容易接受。同时,本方法可由1名护士操作完成,特别适用于门诊抽血室。
    
  (编辑新 竹)

  作者单位:750004宁夏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采血室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程久琪张海霞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