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新生儿败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此病在新生儿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现将我院治疗的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病发病较急,症状常不典型,病灶不明显,患儿若精神萎靡......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此病在新生儿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现将我院治疗的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发病较急,症状常不典型,病灶不明显,患儿若精神萎靡、体温增高、不升或不稳定时,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患儿早期若有全身虚弱、食欲不振、拒乳、呕吐、腹胀、哭声无力或不哭,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因约60%的患儿有病理性黄疸,部分患儿皮肤有出血点,患儿如出现前囟饱满、双目凝视颈项强直、喷射性呕吐、脑性尖叫、抽搐昏迷、出血、休克、肝脾肿大等,应提高警惕,与医师取得联系,考虑腰椎穿刺。患儿若出现呼吸急促、节律不整、体温不升、口唇紫绀、面色青灰、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脉搏细速、四肢末梢发凉、皮肤花纹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为感染性休克,须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环境 患儿应住单间病室,避免交叉感染,病室温度保持在22℃~28℃,相对湿度60%~65%,酌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病室每日用“84”消毒液消毒1次。
   
  2.1.2 保温 将体温不升的患儿放入恒温箱内,箱温一般为30℃~32℃,相对湿度60%~65%,使患儿皮温达到36℃即可,患儿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忌药物降温。
   
  2.1.3 喂养 患儿有吸吮能力者,尽量喂母乳;有吞咽能力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用滴管喂养,无吞咽能力及吸吮能力的患儿用鼻饲法。喂奶前换尿布,喂药时抬高头部,以防呛咳或呕吐。
   
  2.1.4 吸氧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拒食或呕吐,且因电解质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携氧能力减低,易产生组织缺氧,应及早吸氧,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应及时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对症护理
   
  2.2.1 惊厥 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患儿嗜睡、激怒或烦躁不安、尖叫、眼球固定或不自主的反复吞咽动作等为惊厥表现,按医嘱给鲁米那钠5mg/kg肌肉注射。
   
  2.2.2 腹胀 患儿呕吐、腹胀,尤其是腹胀明显者,应予肛管排气。
   
  2.2.3 皮肤色泽与出血点 黄疸常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体征,密切观察进展,黄疸由轻变重,皮肤出血点增加,提示病情加重,应观察大便色泽,小便的量及色泽,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2.2.4 供给营养与液体 供给患儿热量不应低于209.20~251.04kJ/(kg·d),液量为60~80ml/(kg·d),输液时严密观察,单位时间内不宜过快,必要时输血浆或新鲜血,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2.5 纠正酸碱平衡 本病多有程度不同的酸碱平衡失调,多数为代谢性酸中毒,以5%碳酸氢钠纠正,输液时要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6 纠正休克 经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低者,可给予静脉滴注多巴胺5~10mg/(kg·min),严格控制滴速。
    
  2.2.7 病灶清除 脐部感染者,用3%双氧水擦拭后,涂以1%龙胆紫,行无菌包扎,皮肤有小脓疱者用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用无菌针头穿刺,吸出脓液,涂以2%龙胆紫,每日换药1次。
   
  2.2.8 支持疗法 经输液纠酸纠休克治疗后,由专人护理患儿,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者护理败血症患儿。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255100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沟卫生院 

作者: 杨超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