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头孢曲松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近年来,随着痢疾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小儿急性菌痢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明确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的有效性,现将2003年6月~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86例急性菌痢患儿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急性菌痢的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将入选的186例患儿随机分成头孢曲松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00例,氨苄西林+丁胺......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随着痢疾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小儿急性菌痢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明确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的有效性,现将2003年6月~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86例急性菌痢患儿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菌痢的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将入选的186例患儿随机分成头孢曲松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00例,氨苄西林+丁胺卡那霉素组(简称对照组)86例。治疗组中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1.24±0.51)岁;入院前病程(2.48±1.19)天;其中轻型28例,普通型63例,重型8例,中毒型1例;细菌培养:福氏杆菌阳性92例,宋氏杆菌8例。对照组中男67例,女19例;平均年龄(1.28±0.49)岁;入院前病程(2.39±1.17)天;其中轻型21例,普通型63例,重型2例,中毒型0例。经χ 2 检验或t检验,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为了便于观察,对每位病例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见表1,治疗组(12.7±5.1)分,对照组(12.8±5.3)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50~100mg/(kg·d),每日静滴1次,疗程3~5天;对照组给予氨苄西林+丁胺卡那霉素,按常规剂量给予,观察两组疗效并在治疗第1、3、5天进行临床评分,大便培养至连续3次阴性,同时观察胃肠道症状、皮疹等不良反应。治疗后做血、尿常规检查。
    
  表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略)
  
  1.3 疗效评定 治疗结束后,根据积分下降率>100%、>70%、>30%、<30%,分别判定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患儿出院后,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各项费用。资料处理采用t检验或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第1天、3天、5天积分分别为(7.3±2.7)分、(5.4±2.0)分、(1±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培养转阴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 有效率99%,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病程和疗效比较(略)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1
    
  2.2 治疗费用 治疗结束后,计算治疗组抗生素费用(106±38)元,高于对照组(89±24)元(P<0.01);但抗生素使用时间比对照组短(t=6.58,P<0.01);住院总费用,治疗组(879±24)元,对照组(792±225)元,差异无显著性(t=1.29,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未发现血、尿异常。仅对照组发现皮疹2例。
    
  3 讨论
    
  头孢曲松是近年来用于儿科临床的第三代广谱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具有杀菌活性。有研究表明: 头孢曲松对90%以上的G - 菌株的最低杀菌浓度<0.25ml,静脉使用头孢曲松后,药物能迅速弥散至间质中,并保持对敏感细菌的杀菌浓度达24h。本文治疗组100例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9.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头孢曲松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对血液、肝肾的损害,说明头孢曲松为治疗急性菌痢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头孢曲松抗菌作用强,半衰期长,副作用少,每天1次用药即能维持较高血药浓度。住院费用与传统方法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262200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内科

作者: 许世芳王玉光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