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给予头罩吸氧、抗感染、能量支持等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患儿面色灰暗,呻吟、气促,面色紫绀进行性加重,经皮测SpO260%~70%,查血气分析:pH7。2mmol/L,血常规:WBC27。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直径2。8mmol/L,Ca2+2。...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生后3h因“呻吟发绀2h余”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生后约10min出现呻吟、气促、口吐白沫、紫绀,给予吸氧,清理呼吸道后无明显好转,故转入我科。查体:神志清,反应欠佳,足月儿貌,呻吟、口吐白沫,全身皮肤紫绀,前囟平,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3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脐带已结扎,肝肋下1.0mm,脾肋下未及,觅食、吸吮、拥抱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新生儿湿肺,吸入性肺炎?给予头罩吸氧、抗感染、能量支持等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患儿面色灰暗,呻吟、气促,面色紫绀进行性加重,经皮测SpO2 60%~70%,查血气分析:pH 7.107,PaCO2 76.6mmHg,BE-7.2mmol/L,血常规:WBC 27.6×109/L,N 74.3%,血培养阴性,全胸X线片示:右下肺炎。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直径2.6mm分流量中等),卵圆孔未闭(分流量小);血生化TCO2 15.8mmol/L,Ca2+2.04mmol/L,K+4.61mmol/L,Na+125.1mmol/L,Cl-101.5mmol/L,PCT 10ng/L。该患儿诊断“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明确,予以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改头罩吸氧为CPAP吸氧(压力2~3cmH2O,氧浓度60%~30%)3天后患儿症状改善,面色紫绀及气促好转,患儿生后第3天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恬倩),首剂10mg/kg,第2、3剂减量即每次5mg/kg po,每剂间隔24h,试闭合动脉导管,2周后复查心脏彩超示动脉导管闭合,仍在随访中。

  2  讨论
 
  动脉导管未闭重症病例,有呼吸急促,心悸,易有呼吸道感染,甚至早期即发生心力衰竭,若合并肺动脉高压即出现发绀,本症一旦确诊,不论症状轻重宜早期治疗[1],方法有:(1)药物治疗;(2)介入治疗;(3)外科手术。传统的治疗药物为消炎痛静注或口服,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导管闭合,因其副反应过重,有肾功能损害,尿量减少,出血倾向,血钠降低,血钾升高,故我们选用了副反应较小的同类药物布洛芬混悬液(恬倩)成功关闭了动脉导管,避免了动脉导管未闭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及日后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创伤和痛苦。另外,曾有报道,药物关闭动脉导管与用药早晚有关,用药时相当于胎龄36周以上的婴儿的效果较差,1200g以下的早产儿效果也不佳,此病例为足月儿,生后3天开始用药成功关闭了动脉导管,充分证明了足月儿应用该药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6-1449.

  作者单位: 225001 江苏扬州,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

   (编辑:江  宇)

作者: 林云,朱玲玲,舒桂华,徐翔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