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小儿肠套叠病例,从诊断、治疗、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诊断治疗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论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安全有效,简单方便。【关键词】肠套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小儿肠套叠病例,从诊断、治疗、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诊断治疗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4例全部一次性成功整复,没有发生穿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安全有效,简单方便。是外科手术前必须施行的首选保守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肠套叠;空气灌肠;急腹症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其起病急,病情重,具有潜在的致命危险。空气灌肠(以下简称空灌)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以下简称肠套)被认为是首选方法。目前,尚无任何无损伤的治疗手段可取代。可收到避免麻醉意外,免于开刀之苦,且预后良好的效果,有着特殊的实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小儿患者中男36例,女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2.5岁。1岁以下婴儿33例,占75%。小儿急性肠套叠为突然发病。以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便血及腹部包块为临床四大主要表现。本组病例重:阵发性腹痛44例,占100%;便血40例,占91%;恶心、呕吐42例,占95%;可触及腹部包块36例,占82%。

  1.2  方法  凡临床怀疑本病的婴幼儿取仰卧位、侧卧位腹部透视/腹部平片观察,如腹内有游离气体或大量液体,表示有肠穿孔(和)或腹膜炎。急转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显示为机械性肠梗阻X线征象。用60%泛影葡胺20ml做诊断性灌肠,确定有无肠套叠造影剂不足,可注入空气。如果肠道气体形态正常。诊断性灌肠确定为肠套叠,则行治疗性空气灌肠。笔者采用简易注气装置,由医院常用现成材料拼凑而成。主要组成包括注气球、橡皮气囊、血压计,水封瓶、盖以橡皮塞、Foley管。将Foley管插入患儿肛门内,从气囊管端注入约20ml空气后夹住。再用一根三通管分别接气囊、血压计、Foley管。当注入空气时,血压计上的指示,即代表结肠内压力。嘱患儿家长将患者臀部向内挤压,防止气囊滑脱。

  2  结果

  44例肠套叠全部灌通。根据空气灌肠整复过程中,套入部软组织影退缩消失情况决定肠套叠的类型。软组织块影逐渐退缩,盲肠充气,肿块局限于回盲瓣处并消失,小肠充气为回结型。本组31例,占70%。退缩的软组织肿块局限于回盲瓣处之后,盲肠才逐渐充气外形完整。而后肿块影局限在回盲瓣处消失,小肠充气为回盲结型,9例,占20%。肠套叠的软组织块影退缩于升结肠远处,突然消失。盲肠小肠后充气为结结型,4例。本组全部病例为顺套。

  3  讨论

  肠套叠临床诊断不难,辅以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X线检查目的:确定诊断;确定肠管生机能否行空气灌肠整复。如果诊断有困难,可以诊断性灌肠。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证实肠套叠梗阻部位,为外科手术提示切口位置。并可排除非外科性直肠出血、过敏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等疾病。诊断性灌肠一般用水溶性造影剂,应用水溶性造影剂行诊断性灌肠优点:频繁出现血便的小儿,发病时间>48h以上,体温在38℃以上,白细胞在12×109/L以上者亦可在低压5~8kPa下灌肠明确诊断,扩大了诊断性灌肠的检查范围;避免采用硫酸钡灌肠发生肠穿孔造影剂进入腹腔造成肠粘连,为空气灌肠整复形成良好的双对比影像,利于显示肠套叠之头部与套鞘的关系,便于整复中观察。空气灌肠适应证:一般认为发病在48h内是空气灌肠整复的适应证。实践操作中,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要严格掌握便血这个症状。便血频繁出现,即使患儿发病时间短,也可因套叠紧,肠缺血而发生坏死。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病程>24h,便血时间>12h,伴脱水、精神萎靡、腹泻或发热者,需特别注意警惕肠穿孔发生。对体温在38℃以上,WBC 12×109/L以上者,整复时应慎重对待,压力不可过高,避免穿孔。空气灌肠整复时压力需8~12kPa,几乎可完全复位。年龄稍大的病人注气压力一般在12~16kPa范围内,不可超出此限。注气时要缓慢、间歇注气,边注气,边观察。如果套入头部已退缩说明压力已够,停止加压。如果某一部加压5~7min后没有整复成功,可减压休息10~30min后再加压整复。在注气间歇期。按方向要与套叠方向相反,四指并拢,用力轻柔。术前准备:与外科会诊决定是否实施空气灌肠整复。胸透除外先天性心肺发育异常。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脱水严重者,补充水电解质。肌注山莨菪碱4~7mg,解除痉挛,降低肠张力,改善微循环。给予镇静剂,防止患儿哭闹,产生高压。臀部放置铅橡皮。注意防寒保暖。小儿急性肠套叠,套入部内腔多闭塞,远端结肠排空殆尽,清洁肠道无必要。整复成功标准:必须临床和X线征象相结合。中等量以上气体进入回肠。盲肠充盈饱满,形态、位置正常。肠套叠的软组织肿块影像消失,无腹胀。患儿安静入睡,提示腹痛消失。血便消失,排出黄色便及排出臭气。8~12h后解出活性炭,证明肠套叠已复整。术后处理:整复成功后,结肠内应继续保留气体15~30min,以利套叠局部水肿吸收。口服活性炭0.5~1g。对患儿继续观察12~24h,以防复发。禁食8~12h,以缓解肠蠕动,必要时给予补液,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还可适当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加速患儿体质恢复。局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水肿吸收。

  作者单位: 010020 内蒙古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编辑:刘  俊)

作者: 张晨武,陈红梅,王丙午,李尧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