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小儿肠套叠4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42例小儿肠套叠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2临床表现本组就诊小儿的症状以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四大症状中的2项或2项以上为主。本组肠套叠的类型以回结型最多,36例(占85。...

点击显示 收起

    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42例小儿肠套叠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3个月。以春末夏初及冬末春至之时多发。可能与该季节气候变换时呼吸道炎症或病毒感染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1.2  临床表现  本组就诊小儿的症状以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四大症状中的2项或2项以上为主。其中阵发性哭闹为36例(占85.7%),呕吐28例(占66.7%),血便19例(占45.2%),腹部包块22例(占52.4%)。部分病例先有腹泻,有呼吸道炎症者6例。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h~4天,24h内就诊为26例。首诊时直肠指检24例,指套有染血16例,阳性率75%。

  1.3  治疗与结果  所有患儿均给予清洁灌肠后空气灌肠,成功36例,失败转手术治疗6例。本组肠套叠的类型以回结型最多,36例(占85.7%)。经空气灌肠复位后随访中,有4例于6个月内再次出现肠套叠,经再次空气灌肠后复位成功。

  2  讨论

  肠套叠是由于肠功能紊乱,一段肠管持续痉挛被套入邻近远端肠管,是婴幼儿肠梗阻最多见的原因。早期为单纯性肠梗阻,晚期肠系膜血管受压,肠管供血障碍,导致肠壁淤血、水肿、坏死形成绞窄性肠梗阻,严重者导致死亡。此病须早期发现和治疗。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新生儿及5岁以上儿童少见,男多于女,95%为原发性,常分为回结型(占80%~85%),回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等。

  本病多见于健康肥胖小儿,起病急,一般有4大症状和体征: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60%~70%患儿4项症状同时存在,易诊断。不典型者常见其中1~3个征象,尤其在发病早期血便、腹部包块两个主要症状不具备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或肠炎。因此4项症状之中有2项者,应怀疑肠套叠的可能,除应认真细致地检查患儿腹部情况外,直肠指检对肠套叠诊断有特殊意义,并且简单易行。本组直肠指检阳性率高达75%。我们认为对疑诊患儿直肠指检应列为常规。对某些症状不典型而又怀疑为本病的患儿应空气灌肠协诊。应该注意的是因腹泻时间长,腹痛反复发作患儿无力哭闹,转为抑制状态时,被误认为无腹痛,而误诊。目前,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仍是主要诊治方法,简单有效。有些因素会导致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失败,如病程长,年龄小,复套型,合并肠管畸形等。此外,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加强支持治疗,改善全身情况,预防控制感染。给予足剂量的氧自由基清除剂,防止血液再灌注损伤,对患儿的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262200 山东诸城,诸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王爱荣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