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37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总结分析1999年5月~2005年2月我科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以便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提高临床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有所帮助。1一般资料新生儿死亡病例共37例,其中男22例,占59。从死亡时间分析,生后24h内死亡15例,占40。7天内上死亡者18例,占48。...

点击显示 收起

      总结分析1999年5月~2005年2月我科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以便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提高临床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死亡病例共37例,其中男22例,占59.5%,女15例,占40.5%;有胎龄记录者35例,其中早产儿8例,占22.9%;足月儿26例,占74.3%;过期产儿1例,占2.9%。从死亡时间分析,生后24h内死亡15例,占40.5%;7天内上死亡者18例,占48.6%;28天内死亡者4例,占10.8%。

  1.2  死亡原因  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窒息性因素、感染、出血性疾病、畸形及产科因素等。

  1.3  死因与日龄的关系  不同日龄的新生儿死因也不相同,24h内死亡的新生儿死因依次为窒息性因素(76%)、出血性疾病(9%)、早产因素(7%)、感染性疾病(4%)、畸形(2%)及产科因素(1%);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为窒息性因素(38%)、感染性疾病(21%)、出血性疾病(17%)、早产因素(15%)。

  1.4  死因与胎龄的关系  本组资料:早产儿的胎龄为29+5~36+5周,死因依次为窒息性因素、出血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畸形;足月儿胎龄为37+1~41+6周,死因依次为窒息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出血性因素、畸形、产科因素;过期产儿的胎龄为42+4周,死因主要是窒息性因素。

  1.5  主要死亡疾病  依次为新生儿吸入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肺透明膜变、感染性肺炎、败血症、先天畸形。

  2  讨论

  通过回顾总结分析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对于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统计,窒息性因素是新生儿第一位的死因,以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且多于1周内死亡,因此在围产期积极的防止和处理羊水和胎粪的吸入,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方法非常重要。感染性病因占第2位,以感染性肺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为最多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因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新生儿将进一步减少。出血性疾病占的比例也较大,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新生儿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更高,主要的死亡疾病中肺出血和颅内出血占绝大部分,但是在早产儿中,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减少,可能与早期给予促胎肺成熟和保胎等早期干预有关,因此防治早产可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因畸形而死亡的新生儿,心脏先天性畸形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因此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及早处理畸形儿极为重要,因产科因素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也不少见,如脐带打结、胎盘早剥、子宫破裂、重度妊高征等。因此,定期产前检查,普及孕期保健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就医非常重要。本组资料中不论24h内还是7天内,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仍是窒息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孕妇学校,宣传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使用规范的窒息复苏手法,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同时加强新生儿护理,积极防治感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014010 内蒙古包头,包钢第三医院儿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何海英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