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葡萄糖酸钙外渗致新生儿局部组织严重坏死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查体:新生儿外貌,巨大儿,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前囟平坦,呼吸平稳,咽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诊断:(1)新生儿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经用光疗、输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等退黄治疗,且给予10%葡萄糖酸钙加入10%葡萄糖液10ml中静脉点滴,在输注钙剂的过程中患儿烦躁不安,输注钙剂结束时发现患儿整个右下肢及右足背及足底红......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5天,因皮肤黄染2天于2006年1月4日收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4.45 kg,无产伤史及窒息史,生后一般情况可。查体:新生儿外貌,巨大儿,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前囟平坦,呼吸平稳,咽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脐部干燥。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经皮黄疸仪测定:黄疸指数为13 mg/dl。血清总胆红素364 μmol/L,直接胆红素8.7 μmol/L。血钙1.98 μmol/L。乙肝五项:表面抗体阳性,其余4项阴性。致畸4项(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M﹑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弓形虫抗体-IgM﹑弓形虫抗体-IgG)均阴性。三大常规正常。血糖正常。总蛋白49.4 g/L,白蛋白31.9 g/L。谷草转氨酶80 u/L,谷丙转氨酶37 u/L。诊断:(1)新生儿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2)巨大儿;(3)低钙血症。经用光疗、输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等退黄治疗,且给予10%葡萄糖酸钙加入10%葡萄糖液10 ml中静脉点滴,在输注钙剂的过程中患儿烦躁不安,输注钙剂结束时发现患儿整个右下肢及右足背及足底红、肿、痛,且右足背有4~5个米粒及花生米大小的水疱,右足背穿刺部位皮肤迅速发黑起泡,面积约1 cm×1 cm。诊断: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立即对右下肢进行安尔碘(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皮肤消毒,再涂抹美宝湿润烧伤膏(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汕头经济特区美宝制药厂生产)清热解毒,止痛,生肌。抬高右下肢减轻水肿。右足背敷以消毒纱布防止创面擦伤,经上述处理患儿安静入睡。为防止创面感染,加用头孢呋辛钠抗炎,复方丹参改善微循环。右下肢消毒、按摩护理,每日2~3次。经上述治疗1周,患儿右下肢红﹑肿、痛基本消退,水疱完全吸收,仅穿刺部位有1 cm×1 cm的黑色结痂,周边仍有轻度红肿,活动自如。复查血清总胆红素82.6 μmol/L,直接胆红素3.0 μmol/L。血钙2.35 μmol/L。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住院8天后出院门诊随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让家长坚持给患儿右足背创面消毒护理每日1~2次,2个月后随访患儿黑色结痂脱落,留下轻度瘢痕,右下肢无肌肉萎缩,功能不受限。

    2  讨论

    新生儿生后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不足、降钙素水平较高、维生素D储备不足等原因,常见低钙血症。当有早产或围产期异常及窒息等存在时,可使血钙更为降低易产生低钙抽搐,此时治疗普遍采用10%葡萄糖酸钙经稀释后静脉点滴,如使用钙剂不慎引起外渗时,可对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痛,甚至坏死现象。本例患儿钙剂外渗造成右下肢红、肿、痛,右足背起多个水疱,穿刺部位组织坏死,实属罕见,应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此次钙剂外渗的教训是:(1)选择了不易固定的穿刺部位,加之患儿肥胖,轻微肿胀难以辨别;(2)患儿哭闹不止误认为是患儿在光疗箱中不适所致,未考虑是钙剂外渗引起剧痛所致。因此在新生儿输注钙剂时尽量选择大而易固定的血管,并加强医护人员的巡视工作,特别是穿刺部位的观察,一旦发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及时给予局部护理,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单位: 330003 江西南昌,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晁明霞,周 芸,刘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