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透皮给药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正在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药物的透皮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我科于1999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治疗前全部行肝功能检查,12例行胸透,15例行肝胆B超检查,31例行血铅测定,上述检查均在正常范围。2方法经皮给药治疗仪为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药贴......

点击显示 收起

       透皮给药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正在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药物的透皮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我科于1999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共32例,其中门诊20例,住院12例;2~4岁14例,4~6岁18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60天。治疗前全部行肝功能检查,12例行胸透,15例行肝胆B超检查,31例行血铅测定,上述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WBC在4.0~10.0×109/L者25例,<4.0×109/L者4例,>10.0×109/L者3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中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2  方法  经皮给药治疗仪为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药贴为香港德生堂药业公司生产(含鸡内金、木香、神曲、砂仁等)。将此特制药贴固定在两个极板上,然后置于腹部通谷及幽门穴,调整所需参数:温度:37 ℃~38 ℃,时间:30 min,治疗强度:年龄<4岁为7,>4岁为8,开始治疗,结束后取下电极板,药贴仍留置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18~20 h取下,用清水洗净皮肤,局部轻揉3~5 min,间隔4~6 h进行下次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食欲明显增强,食量增加,伴随症状消失。好转:食欲增强,食量有所增加,伴随症状减轻。无效:食欲、食量未见改善,伴随症状仍然存在。

    2  结果

    治疗7天后,治愈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仅2例局部皮肤出现少量红色小丘疹,经缩短贴敷时间及治疗参数(强度、温度)后即消失。

    3  讨论

    厌食是指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1],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病,它可造成小儿面黄体瘦、体重不增、精神不振,致使抵抗力下降,经常易患小儿呼吸道感染;同时由于进食不佳、贫血,也可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厌食的原因很多,除胃肠道疾病、药物影响及小儿情绪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会影响小儿的神经调节及消化液分泌使食欲下降。

    中医称厌食症为“纳呆”[1],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诸多疾病皆源于脾胃不健所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对于血气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之营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儿常脾气不足,一旦饮食不当,有损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可产生积滞内停及功能改变[2]。厌食贴中的中药是经过特殊工艺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鸡内金有消滞、健脾、消痞化石之功能,主治食滞脾虚食少;神曲有消滞、解表、散寒之功能,主治食滞胃肠型感冒;木香有行气消食之功效;砂仁有温脾开胃之功效。腹部的通谷穴及幽门穴主治腹胀、脾胃虚弱等症。

    药物被人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3个,即消化道黏膜吸收及皮肤吸收,经皮给药是人体接受药物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儿童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性较成人好、起效快,且可以避免或减少儿童对服中药的抵触情绪。

    经皮给药是集药疗、灸疗、热疗为一体,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经过临床观察,其疗效可靠。我们观察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6.9%,即为一个很好的佐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治疗具有无痛苦、起效快、药效持久、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副作用之特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343-344.

    2  吴圣楣.关于“健脾胃”的体会.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86.

   作者单位: 014040 内蒙古包头,内蒙古包头铁路医院儿科(△中医科)

  (编辑:巨  杨)

作者: 刘燕如,杨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