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内给氧治疗产时胎儿窘迫6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产时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积极处理产时胎儿窘迫、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故临床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治疗方法。笔者采取内给氧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产时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积极处理产时胎儿窘迫、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故临床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治疗方法。笔者采取内给氧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分娩总数2258例,其中临产并发生胎儿窘迫250例,孕周36~42周,年龄20~36岁,平均27岁。随机抽取120例分成两组,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及孕周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 [1]  产妇进入活跃期后持续行计算机胎心监护,如出现以下异常图形则确诊:(1)连续3次宫缩后的迟发性减速;(2)重度心动过缓,胎心率≤100次/min,持续5~10min;(3)重度心动过速,胎心率≥180次/min,持续5~10min;(4)重度变异减速,胎心率降至≤80次/min,持续至少60min重复出现,羊水Ⅱ~Ⅲ度。
   
  1.3 方法 胎儿窘迫诊断一旦确立,治疗组行双氧水皮试,阳性者(即手指皮肤消毒后取指端血1滴与双氧水1ml结合,产生泡沫者为阳性)予内给氧1g+5%GS250ml静脉滴注30min以上,同时吸氧;对照组采取单纯吸氧,左侧卧位处理。两组均连续监测胎心。
     
  2 结果

  连续记录用药前、用药20min后胎心监护图形的变化情况,并同时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及新生儿复苏准备,以采取相应措施结束分娩。记录新生儿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胎心监护异常图形变化情况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由表1可见,治疗组用药后胎心监护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胎心恢复率为83.33%,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表2 两组Apgar评分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均>7分(P<0.05)。说明内给氧对胎儿窘迫有增加胎儿供氧,改善宫内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的作用。

  3 讨论

  胎儿窘迫是因胎儿在宫内缺氧和酸中毒状态,危及其生命及健康的综合征。引起胎儿窘迫的原因有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及交换障碍及胎儿自身因素异常。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致胎儿窘迫[2] 。胎儿宫内窒息缺氧,能直接作用于延脑及脑桥区神经中枢,释放β-内啡肽(β-EP),使心肺功能发生障碍,并且可致胎儿宫内窒息,吸入羊水及胎粪致脑组织损害,造成永久神经后遗症 [3] 。由本组资料可见,静脉滴注内给氧后,胎心恢复率为8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新生儿Apgar评分均>7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故增加供氧是改善胎儿缺氧、防止新生儿窒息及脑损害的重要环节,鼻导管吸氧难以达到提高氧分压的目的。而内给氧主要成分为碳酸酰胺过氧化氢为注射用内氧剂,可达到静脉给氧 [4] 目的;其注入体内后分解出过氧化氢,与血液中的过氧化氢酶接触后,能释放出新生态氧离子,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氧化血红蛋白,提高母体血氧浓度,改善胎儿缺氧;其不良反应较轻微,偶见轻微呛咳、气促、头晕,个别出现局部微肿痛,但不影响治疗,停药后自行消失;但过氧化氢酶缺乏者禁用,故用前需行双氧水皮试。由此可见内给氧可增加胎儿供氧,治疗胎儿窘迫,疗效明显,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又可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徐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第2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79,642.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
   
  3 曹蕾,钱培德,井丽娟,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围产期窒息中的作用及脑损伤的关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2):96.
   
  4 周日序,刘润环.高危妊娠临床指南.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3,242.

  (编辑朝 颜)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作者: 赵飞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