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30例临床应用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我院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三角切)30例,克服了上述弊端,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有子宫次全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子......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我院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三角切)30例,克服了上述弊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有子宫次全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及功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年龄30~46岁,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肌瘤26例(占86.7%),子宫腺肌病3例(占10.0%),顽固性功血1例(占3.3%),行三角切。对照组30例,年龄32~46岁,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肌瘤25例(占83.3%),子宫腺肌病3例(占10.0%),顽固性功血2例(占6.7%),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两组均无生育要求,所有病例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分级,月经紊乱者行分段诊刮除外恶性疾病,B超探测手术保留的子宫及双侧卵巢体积。
   
  1.2 手术方法 开腹后将子宫娩出盆腔,用止血带扎紧子宫峡部的子宫血管及两侧骨盆漏斗韧带内卵巢血管,暂时阻断子宫及双附件血供。用电刀距两侧子宫角内侧1cm向子宫峡部方向倒三角形切除子宫体中心部分。下界在子宫膀胱反折上方约0.5~1cm,如病灶切除不满意或子宫腺肌病患者下界可适当向下延伸,保留的子宫两侧壁厚度约1~2cm,出血处钳夹或电凝止血。仔细检查两侧壁有病灶可以剔除。特别要注意切净子宫上段内膜。用1号可吸收线环形缝扎关闭下段子宫腔,如无内膜保留不必做此缝扎,继续用1号可吸收线由三角切的下界开始,连续U字形对应贯穿缝合子宫创面,注意随时提紧缝线,在子宫底部缝合结束打结,缝合后自然形成小子宫形状。松开并拿掉止血带,查无活动性出血,如有出血予缝扎止血,常规关腹。
   
  1.3 术中、术后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下床活动时间。
   
  1.4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要求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各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月经、性生活质量、更年期症状、B超探查卵巢体积与术中保留卵巢体积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及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术中、术后5项指标比较 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5项指标比较 (略)
    
  2.2 两组术后临床表现随访比较 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临床表现比较(略)
   
  2.3 激素变化 手术前后因我院条件限制未行性激素测 定,据鲁海燕等的研究测定表明:三角切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次全切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术后FSH明显增高,E 2 降低(P<0.05),部分患者FSH、E 2 达绝经水平 [1] 。
    
  3 讨论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是周基杰教授首创的一种旨在保留子宫切除后残留卵巢的正常血液供应,延缓卵巢功能提早衰退的新的手术方式。本术式不切断子宫周围的血管和韧带,保留的子宫两壁浆肌层对应缝合后,有完整的子宫角及正常的卵巢血供,所以卵巢功能不受影响。若保留子宫腔下段内膜,术后可有少许月经,年轻妇女保持了正常的生殖内分泌功能,去除了疾病又能满足患者保留子宫的要求。而传统的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手术须断扎卵巢固有韧带及子宫动脉。虽切除了病灶,但因断扎了来自子宫动脉的血供及切除了子宫角附近的血管吻合网,影响了卵巢正常的血液循环,使保留的卵巢血供减少50%,导致卵巢萎缩及功能衰退 [2] 。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后,子宫形成两个剖面,子宫壁间及内膜的病变一目了然,可以彻底地切除病灶,克服了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易复发的缺点,由于创面整齐,缝合也比较容易,创面对应缝合后形成新的小子宫,保留了原有子宫的形态,盆腔正常的解剖关系没有破坏,手术操作简单,创伤相对减少,不存在泌尿道损伤的危险性。减轻了因子宫全切造成的盆腔神经损伤。由于手术创面小,盆腔感染和粘连机会大为减少,术后腹痛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3] 。本术式适合子宫体各种良性病变且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顽固性功血的患者。对顽固性功血患者采取此术式,切净子宫内膜,既治愈了疾病又不影响卵巢功能。对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此术式,术后腹痛减轻或缓解,与传统的假绝经治疗一致,又不影响卵巢功能。但由于保留了子宫两侧壁,所以手术适应证也受到一定限制,如子宫大于妊娠16周或子宫腺肌病病灶弥漫整个子宫肌层时,手术操作困难,应酌情更改手术方式。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手术安全,与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比较,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根据Siddle等的研究,证明子宫切除后,卵巢衰竭年龄比自然绝经提早4年,而且34%妇女在术后2年内出现更年期症状 [4] 。因此,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采用三角切,可以避免卵巢功能提早衰退。
   
  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安全性好,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可以作为子宫良性病变一种新的术式选择,易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海燕,张文华,巴福荣,等.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6(3):189.
   
  2 王德智,罗焕,石一复.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479.
   
  3 Lipscomb GH,Stovall TG,Ling FW.Basic laparoscopic knowledge a-mong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Am J Obstet Gynecol,1994,171(6):1455-1457.
   
  4 Siddle N,Sarrel P,Whitehead H.The effect of hysterectomy on the age at ovarian failure identifications of a subgroup of review.Fertil Steril,1987,47(2):94.

  (编辑明 石)

  作者单位:652700云南省通海县人民医院

作者: 张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