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4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低下所致[1],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既往常采用诊断性刮宫、性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行子宫切除。笔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2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围......

点击显示 收起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低下所致[1],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既往常采用诊断性刮宫、性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行子宫切除。笔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2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月~200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24例,其中40~44岁3例,占125%;45~49岁5例,20.8%;50~54岁16例,占66.7%。病程<3个月4例,3~6个月11例,>6个月9例。经量增多11例,经期延长8例,月经紊乱5例。Hb 91~100g/L 12例,61~90g/L 7例,60g/L以下5例。合并子宫肌瘤(直径<30mm)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出血期子宫内膜诊刮:增生期7例,分泌期6例,单纯性增生过长9例,复杂性增生2例。24例患者均排除血液系统疾患,心、肝、肾功能正常,有16例患者曾接受过中西药或性激素治疗,停药后仍复发。

  1.2  方法  诊断性刮宫排除恶性病变后,予米非司酮10mg口服,每日1次,用药6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检测内分泌功能1次,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B超随访盆腔情况。

  2  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显示FSH呈低水平,LH略升高或正常,血清E2保持在卵泡早期水平,P水平低下,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期间血清性激素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其中1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月经稀发,3例恢复正常月经。疗效与病程长短及年龄无关。5例合并小肌瘤者,子宫肌瘤有渐缩小趋势。2例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疼痛消失,停药后未复发。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潮热、出汗、心悸,加用谷维素、VitE、中药对症治疗后好转。停药后B超检查:子宫大多正常或偏小。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未发现其他副作用。停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者19例。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主要是卵巢功能障碍引起的无排卵型功血,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退行性变,不能成熟,无排卵,无黄体形成,故卵巢虽有雌激素分泌,但孕激素分泌极少[1]。米非司酮为一种孕酮受体阻断剂,不仅有拮抗孕激素的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均有作用。有资料表明[2]: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卵泡的发育和延迟排卵,对下丘脑则通过抑制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从而抑制卵泡发育,也因此加速了卵巢残存卵泡的萎缩。本组2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其中1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提示了米非司酮抑制FSH的分泌和释放并直接加速卵巢残余卵泡萎缩的作用。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主要是诱导月经和阻滞子宫内膜发育。本组患者无排卵,无黄体期,故无明显诱导月经作用。Reinsch等用彩色阴道超声证实米非司酮明显减少了子宫动脉血流,增加了血管阻力[3]。

  从本组患者治疗中还观察到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有3例患者停药后恢复了正常月经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能否进入绝经期,关键取决于卵巢内残余卵泡的数量。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能够影响生殖、内分泌轴的多个部位,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且无明显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

  2  朱四军,赵白鸽,谢衷明.RU4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功能影响.生殖与避孕,1995,15:245.

  3  Yen SS.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ifepristone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3,197.

  作者单位: 530021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编辑 江  枫)

作者: 黄 燕 刘俐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