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早期误诊率可达70%,故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对解除患者的痛苦是十分重要的。1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免疫功能紊乱,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有报道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该病的发病率是普......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病属妇科良性疾病,但具有恶性行为(即复发、种植、侵袭、转移)。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早期误诊率可达70%,故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对解除患者的痛苦是十分重要的。

  1  发病原因与病理学特点

  1.1  病因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免疫功能紊乱,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有报道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该病的发病率是普通患者的2倍。(2)月经过多与该病有密切的关系。(3)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直系亲属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加。(4)经血逆流学说。

  1.2  病理  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粘连,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2.1  疼痛  是常见的症状,特点为周期性痛经,病变多位于盆腔内,即下腹痛,其他部位如胃肠、泌尿道和肺部较少见。约有30%~50%的患者有此症状,疼痛与病变的部位及浸润的深度关系密切,与病灶的大小关系不明显,一般为经前1~2天起出现下腹痛,月经期1~2天最甚,以后逐渐消失,其程度渐进,并有性交痛,原因是深部盆腔疼痛。月经来潮疼痛加剧。

  2.2  不孕  约有30%~50%的患者不孕,原因可能是内膜异位症引起粘连,干扰卵巢排卵或拾卵功能,盆腔液异常抑制精子活动能力,抑制受精后胚胎的卵裂,患者存在内分泌,异常导致无排卵、高催乳素血症、卵泡发育异常、黄体功能不全、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自发性流产及免疫异常等而导致不孕。

  2.3  月经异常  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出血,月经异常,不规则子宫出血,可能与卵巢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2.4  非子宫部位的异常出血  若病症侵犯气管可引起每次月经期有少量或大量咯血,泌尿系病灶可出现月经期血尿,结肠病症可引起周期性便血,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周期性瘢痕疼痛、增大。

  2.5  体征  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为子宫固定后倾,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扪及触痛性结节,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的附件处可扪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不活动,轻度压痛,病变累及直肠阴道隔时,可在后穹隆见紫蓝斑点或扪及隆起的小结节或包块。

  2.6  诊断方法  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扪及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适合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患者,可见囊壁较厚,粗糙不平,与周围器官特别是子宫粘连。(2)血清CA125测定,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有可能升高,血清CA125测定可用于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若药物或手术治疗有效,血清CA125值下降,复发后可再升高。

  3  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及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情况加以全面考虑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3.1  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一旦怀孕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随之消失(因无月经来潮,随之症状消失),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多数伴有不孕,所以受孕较困难:(1)对于早期轻度患者,盆腔病变不明显,药物治疗、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探查治疗后妊娠率都与期待治疗无明显区别。为了尽早达到受孕目的,多应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3个月无效时改用HMG和HCG促排卵或同时加用人工授精,最后再采用IVF-ET以达到最终受孕的目的。(2)对于晚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伴有较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通过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剥除囊肿作为首选方法,剥除后可在短期内达到妊娠的目的。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广泛粘连严重者,最好先采用药物治疗3~4个月,再行手术以使盆腔病变缩减,界限清晰,从而有利于手术时分离粘连,较好地消除病灶,以避免手术损伤,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若术中发现仍有无法切净或破坏的残留病灶,应在术后行2个月的药物治疗,当月经恢复正常后,及时给予促排卵药物治疗,可以提高受孕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若进行胚胎种植不受影响。

  3.2  对于仅检查时发现盆腔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但基本上无明显症状也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因此病为良性病变,其发病与卵巢激素有关,至绝经后就可自行痊愈,故对这些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若发现盆腔病变加剧,或出现临床症状时再根据病变发展情况予以治疗。再就是患者盆腔内有明显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伴痛经或性交痛等症状,无生育要求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缓解病变程度,以防病情加剧,现多首选药物治疗:(1)口服避孕药,症状轻者选择的药物为低剂量高效孕激素和炔雌醇的复合片,这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激素类药物。长期连续服用避孕药9个月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称假孕疗法,治疗目的是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萎缩,缓解痛经和减少经量,以达到治疗目的。(2)孕激素常用甲羟孕酮每日口服30mg,或用甲羟孕酮避孕针150mg,每日1次,一般持续应用6个月。(3)米非司酮每日口服具有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功能,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用法为每日25mg,3~6个月为一疗程,除轻度潮热外无明显不良反应。(4)孕三烯酮有抗雌孕激素及性腺作用,每周用药2次,每次2.5mg,连用6个月,服药后50%~100%患者闭经,毒副作用较小。(5)达那唑,直接抑制和竞争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不利于子宫内膜生长,用药后闭经可预防盆腔腹膜形成新的种植病灶。可用达那唑1500mg,阴道给药,以防不良反应发生。(6)亮丙瑞林3.75mg或戈舍瑞林3.6mg,于月经第一日皮下注射,以后每隔28日再注射1次,共3~6次,一般第二个月可闭经,同时服用妊马雌酮0.625mg,加甲羟孕酮2mg,每日1次,以防骨质丢失。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达到4个目的,即减轻及控制疼痛、治疗及促进生育、减缩及去除病灶、预防及减少复发。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症状程度、病变轻重、婚姻和妊娠要求以及过去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治疗因人而异。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135000 吉林梅河口,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贾玉珍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