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救治十分困难,病死率高。我科1999年7月~2003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7例,总结护理体会,认为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以及有效地进行呼吸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救治十分困难,病死率高。我科1999年7月~2003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7例,总结护理体会,认为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以及有效地进行呼吸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呼吸衰竭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在重型颅脑损伤引发其他器官系统损害中,肺是首先受累,也是最易受累器官 [1] 。此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已为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所重视。近年来,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患者2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7月~2003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7例。全部入院病史资料完整,除外有受伤前肺部原发病者及受伤后6h内死亡者。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34.6岁;致伤原因:车祸15例,跌伤8例,硬物击伤4例;入院时GCS评分3~8分,平均5.5分。
   
  1.2 诊断标准 选用Knaus WA和Wangner DP所定标准 [2] ,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则呼吸衰竭存在:(1)呼吸频率≤5次/min或≥50次/min;(2)PaCO 2 ≥50mmHg;(3)AaDO 2 ≥350mmHg;(4)需依靠机械通气进行呼吸。
   
  1.3 治疗效果 治愈7例,治愈率25.9%,死亡18例,死亡率66.7%,2例长期昏迷。

  2 急性呼吸衰竭产生的原因
    
  重型颅脑外伤累及脑干及丘脑下部可引起肺动脉压上升,肺循环时间延长,肺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神经源性肺水肿。另外,脑外伤后产生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可以导致下丘脑功能障碍,大量儿茶酚胺被释放入血,周围血管和肺血管痉挛,肺血流动力学紊乱,肺血容量骤增,也可产生急性肺水肿 [3] 。呼吸道大量分泌物和误吸血液及呕吐物通气不良,换气功能差,有时也可因快速静注高渗利尿剂,使血容量突增,而加重心脏负荷及肺动脉高压,致使肺毛细血管压力上升,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渗出大量含血液和蛋白的液体堵塞气道,造成低氧血症,亦可产生肺功能障碍以至衰竭。
    
  3 护理和讨论
    
  3.1 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 有效的脑功能复苏,尽快恢复脑功能,是防治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1.1 体位及监护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在NICU(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病房集中管理。床头抬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对于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抬高床头还有利于组织下沉堵压骨折缝,促使脑脊液漏停止。
    
  同时,抬高床头有减轻肺水肿的作用。24h连续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定期抽血查血糖、血气、电解质、出凝血时间及免疫学指标。同时,要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角膜反射、压眶反应、全身情况及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并作详细记录。颅内压监护能准确反映颅内压的动态改变,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的时机及用量。计算脑维持灌注压(CPP),CP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颅内压,正常值为12.00~13.33kPa(90~100mmHg)。注意维持CPP在7.89kPa(60mmHg)以上,以保证脑组织充分供血,防止缺氧。
   
  3.1.2 按时准确的静脉给药 遵医嘱静脉输入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使用带过滤器的输液器,以免甘露醇中小的结晶进入血管内。甘露醇滴注要快,在15~30min内滴完,2~3h内脱水降颅压作用最强,可持续6h以上,故4~6h重复1次。
   
  3.1.3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30℃~35℃)能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为2~10天,大多为3~5天 [4] 。本组24例患者采用了亚低温疗法,疗程多为2~5天,有2例特重型患者维持33℃~35℃的亚低温状态10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1.4 合理的代谢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分解代谢明显增加,严重负氮平衡。脱水利尿剂的使用可增加水和电解质丢失。本组患者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所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尤为重要。代谢支持总的原则是增加蛋白质供给[2~3g/(kg·d)],葡萄糖的用量宜减少(非蛋白质热量的40%用脂肪乳剂供给)。血糖过高可加重脑损害。昏迷3天以上患者一般需插胃管、鼻饲饮食,有利于补充足够营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3.2 加强呼吸道管理 笔者认为,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死亡原因,除原发伤较重以外,还与医务人员对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视不够,而只集中精力处理颅脑损伤有关。由于其发生率高,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当预见到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积极加强呼吸道管理。

  3.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 本组患者伤情重,来院时呼吸多不规则,应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争取时机送手术室,术后在手术台上即行气管切开术,实行“早切早拔”的原则。气管切开不仅能解除喉部的呼吸道梗阻,而且可使呼吸道死腔从150ml减至50ml,使得呼吸的有效交换量显著提高[5] 。同时也有利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
   
  3.2.2 监测肺功能,早期呼吸支持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注意肺部呼吸音及音变化,及时床边胸片检查。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是监测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持续30%~50%的供氧情况下,氧饱和度应保持在97%以上。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或变缓,应立即予机械通气支持。因颅脑损伤患者常需通过过度通气来降低颅压,这时PCO 2 应维持在3.33~4.00kPa(25~30mmHg)之间,PCO 2 <2.67kPa(20mmHg)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脑血流量降低,以致缺氧,PCO 2 >6.00kPa(45mmHg)使血管舒张,脑血流量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 [6] 。
   
  3.2.3 呼吸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管腔,影响正常呼吸功能,同时还易导致细菌侵入。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7] 。颅脑损伤患者因脱水剂的使用,体内轻度脱水,痰液更为干稠。因此,充分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之一。本组患者常规给于雾化吸入3~4次/d,雾化液配置为:每30ml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8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用机械通气者,临床上常规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作为氧气湿化液,每天更换1次。最好使用有恒温湿化装置的呼吸机,把水加温至37℃,从而达到温化作用。一般不主张气管内滴液,因有可能导致细支气管闭塞的危险。
   
  3.2.4 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呼吸道感染 当出现以下4种表现,应立即给予吸痰:(1)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时;(2)可在床边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3)呼吸机气管压力升高有警报时;(4)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
   
  一般成年人的气管内套管直径为7~9mm,所以,吸痰管的直径宜选2.0~2.5mm。每次吸痰最多连续3次,并且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0s。否则,不易保持SaO 2 正常。避免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在吸痰管拔出时连续施压,边吸边提旋转吸引。严格无菌操作,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重视气管内套管消毒,常用煮沸消毒,常规4~6h进行1次。
      
  如果吸痰前后不给高浓度吸氧,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严重组织缺氧 [8] 。所以,吸痰前后各给2min100%氧气应当列为吸痰标准操作步骤。当单纯给氧不能防止低氧血症时,可以加大潮气量,其数值为呼吸机所定数值的150%。
     
  随时注意痰量及性状的改变。痰培养查找细菌并作药敏实验可指导临床选用敏感抗生素。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者,要注意继发真菌感染的可能 [9] 。本组1例患者在使用复达欣6天后出现真菌感染而致呼吸衰竭。所以,对这类患者,应当每周1次痰涂片找菌丝,发现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抗真菌药物。
     
  此外,要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次。使用1.5%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对预防口腔感染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10] 。
     
  参考文献
    
  1 朱毅,韩世福,刘欣,等.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中国急救医学,1994,14(4):21-23.
   
  2 Knaus WA,Wagner P.Multiple systems organ failure:epidemiology and prognosis.Crit Care Clin,1989,5(2):221-232.
   
  3 Demling RH,Riessen R.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 cerebral injury.New Horiz,1993,1(3):440-446.
   
  4 Marion DW,Obrist WD,Carlier PM,et al.The use of moderate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ies:a preliminary report.J Neuro Surg,1993,79(3):354-362.
   
  5 凌宝存.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3-149.
   
  6 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7.
   
  7 潘亚菊.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实验比较.中华护理杂志,1995,30(3):162.
   
  8 朱艳萍,杨言诚,刘夕珍,等.预充氧对减少吸痰导致组织缺氧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14-716.
   
  9 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419.
   
  10 沈佩璋.昏迷病人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50-551.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511495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ICU
   
       510280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所 

作者: 张丽丽陈镇洲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