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心理指导在卵巢癌化疗期间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在卵巢癌化疗期间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30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尤其做好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的心理状况、呕吐、睡眠及遵医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心理指导能有效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了化疗的副反应,帮助患者更好完成化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指导在卵巢癌化疗期间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对30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尤其做好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 结果  全部患者的心理状况、呕吐、睡眠及遵医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在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施心理指导能有效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了化疗的副反应,帮助患者更好完成化疗。
    
  关键词  心理指导 卵巢癌 化疗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的肿瘤,死亡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1位。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化疗占有重要的地位。多数情况下,手术很难将卵巢癌的转移灶彻底切除干净,对于残留的细小转移和种植结节,均有赖于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1] 。由于化疗药物嗜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对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患者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这些不良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避免化疗时患者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降低给化疗带来不利,笔者对2003年3~8月收治的30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尤其做好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减少了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患者顺利地度过了化疗期。

  1 临床资料
    
  本组的30例患者,年龄22~54岁,均为2003年3~8月在我院住院进行化疗的卵巢癌患者。婚育史:2例未婚,1例已婚未孕,27例已婚育。化疗史:5例为第1次化疗,25例为第2~7次化疗。
    
  2 方法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进行化疗前通过视、听、触、交谈,观察患者化疗前的情绪、言语、思维与行为变化,了解家庭、社会因素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

  2.1 心理护理
   
  2.1.1 帮助患者认识到化疗的重要性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化疗是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大部分患者对化疗缺乏正确的认识。5例第1次化疗的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一方面对化疗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害怕化疗的毒副作用。其中3例表现为烦躁易怒,对家属不理不睬,甚至恶语相向;其余2例表现出表情淡漠、抑郁。通过向患者耐心地解释化疗的作用,说明出现的化疗反应只是暂时的,随着化疗的结束,这些不适会慢慢减轻、消失,并强调化疗对卵巢癌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癌症,增强患者抗癌的信心。
   
  2.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态度要和蔼、举止要文雅,要多与患者接触,耐心倾听其叙述,并辅以点头、微笑等身体语言表示理解,使患者畅所欲言,说出内心的感受,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要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化疗的各种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要尽量解决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在治疗和精神上给予关怀照顾,用自己娴熟的技术、亲切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患者的配合,完成化疗。
    
  2.1.3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现状并鼓励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 应对是用以改变情境的一种行为,当你处于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前时,以调整情绪为主要的应对方式是较好的选择 [2] 。护士应尽量帮助患者分辨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使患者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有利于增进患者的自醒力和信心;然后通过启发、指导,帮助患者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化疗所致的各种不适。
   
  2.1.4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调节心理状态 根据患者的爱好,组织患者开展文娱活动(如听音乐、打扑克、下象棋和看电视等),转移和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或化疗反应的注意力,改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2.2 恶心、呕吐的心理指导 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其中4例呕吐严重,拒绝进食。
   
  2.2.1 心理暗示 在使用止吐药时,通过向患者解释药物的药理作用、性能、疗效等,运用自身角色的威信,起到对药物增效的作用。
   
  2.2.2 肌肉放松练习 恶心、呕吐与小肠的肌肉收缩有关,肌肉放松练习可以减低小肠的肌肉紧张度,缓解恶心、呕吐的发生。护士可在患者不适时指导其尽量放松,做深慢呼吸,吸气时肌肉收缩,如闭眼、皱眉、握拳等,而后屏住呼吸,保持肌肉紧张1~2min,然后放松。
   
  2.3 睡眠指导 睡眠环境改变、身体不适、心理压力、噪声都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本文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导致精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
   
  2.3.1 规律睡眠作息 每日按时熄灯,次日按时起床,规律的早起可利于第2天晚上的睡眠。
   
  2.3.2 选择适当的入睡方式 询问患者的睡前习惯,选择不同的方式促进入睡。如睡前喜欢看书,就帮其选择科普类图书,如《家庭医生》、《家庭保健》等患者能接受又不易引起兴奋的图书;如喜欢听音乐,则根据其爱好提供舒缓、低音调音乐等。
   
  2.3.3 行为治疗 白天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无论前1晚的睡眠如何,第2天都保持在规定的时间就寝和起床;每天洗脚20~30min;上床后尽量使自己全身肌肉放松,采用全身松弛法,不考虑复杂烦恼的事情,而应回忆过去轻松愉快的往事。
   
  2.4 遵医行为指导 3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治疗顺应性差的现象,表现为不按时吃药或漏服、拒绝辅助药物治疗,甚至拒绝化疗。分析原因主要为:医护人员解释得不仔细,没有给患者足够的信息,导致遵医嘱不认真;患者由于多次化疗,对化疗反应有特殊痛苦的警觉性,当出现化疗反应时即引起逆抗心理,对化疗生畏,拒绝接受化疗。
   
  2.4.1 宣教与观察 向患者解释辅助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点,以及对整个化疗过程的重要作用。同时护士也要加强用药的观察,给予必要的帮助,使患者减轻不适,积极配合医护,主动做好自我护理。
   
  2.4.2 暗示疗法 请病房治愈或好转的卵巢癌患者现身说教,介绍自己治疗的经过和经验,增强患者对化疗反应的耐受力。
    
  3 结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0例患者平均每天睡眠时间由4~5h增加到6~8h,精神状况有所改善。呕吐次数也由每日十几次减少到4~6次,患者进食的质和量明显提高。全部患者都能配合治疗,护理合作,能以稳定乐观的情绪对待化疗期间所出现的各种不适,心情平稳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4 讨论
    
  卵巢癌化疗毒副作用较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使患者易进入紧张、恐惧的过度应激状态,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这种心理状态对药物的疗效是极为不利的。研究证明,不良的心理因素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下降,可使癌症扩散。在实施心理护理后,调整了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了化疗的副反应,从而使疾病治愈的可能性更大。护理人员应始终如一地保持稳定健康的身心状况,面带微笑,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安慰鼓励患者,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依据Maslow需要层次理论,首先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从饮食、睡眠等方面给予患者简单有效的指导,为患者提供支持帮助,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的加深、需要愿望的增大,逐步地使患者信念、态度改变,最终导致行为的改变。实施心理护理涉及多学科护理理论及业务技能,因此护士要增加多学科知识,提高整体素质,以满足和解决心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学会与患者沟通,以减轻其化疗的心理反应与生理应激反应,使患者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降低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孙建衡.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31.
   
  2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67.
   
  (编辑朝 颜)

  作者单位:43003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作者: 黄玲 胡静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