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癌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癌症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状态,以期为临床制订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进行心理分析。结果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求知(100%)、焦虑(92%)、悲观失望(65%)、恐惧(35%)、怀疑与否认(22%)、依赖(42%)、自私(5%)。结论通过心理分析与护理,明显改善了癌症患者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癌症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状态,以期为临床制订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120例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进行心理分析。结果  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求知(100%)、焦虑(92%)、悲观失望(65%)、恐惧(35%)、怀疑与否认(22%)、依赖(42%)、自私(5%)。结论  通过心理分析与护理,明显改善了癌症患者的情绪,减轻了痛苦,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癌症  心理健康调查  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癌症患者大多有明显的心理变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抑郁、焦虑等,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与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在对患者对症和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会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笔者通过对在本院治疗的120例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其不同的心理状态,以期为临床制订心理护理措施,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综合康复水平提供参考,也为今后更好地实施心理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5~8月对经病理确诊的癌症患者120例(包括住院和门诊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男75例,女45例,年龄27~68岁,平均42岁。乳腺癌22例,肺癌28例,胃癌30例,肝癌18例,鼻咽癌6例,大肠癌16例。事业干部、知识分子、职员39例,工人30例,个体25例,农民15例,待业11例;文化程度均在小学毕业以上,并能自评问卷。被调查者均无精神障碍病史,征求同意后自愿参加。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中山医大三院心理咨询室黄铎香教授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1]发给癌症患者,要求按指导语独立填写,共发放调查表120份,回收有效答卷120份,回收率100%,并对问卷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各组癌症患者心理反应结果,见表1。根据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本组120例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求知(120例)、焦虑(110例)、悲观失望(78例)、恐惧(42例)、怀疑与否认(26例)、依赖(50例)、自私(6例)。

  表1  癌症患者心理反应结果  (略)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方面越来越重视。治疗癌症不仅仅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显示癌症患者经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纠正患者不恰当的认识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并配以行为训练,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心理反应,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使其对疾病的绝望、焦虑、抑郁的心理反应得到改善,促进其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

  3.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1)早先的研究指出癌症患者把接受信息置于重要的位置,他们需要与自身疾病有关的资料,尤其是如何治疗、处理疾病的症状及不良反应,如何保持舒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技能及方法[3]。以往认为告诉患者病情会对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近期发现患者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自身情况,告诉癌症患者病情可减少恐惧和焦虑,促进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减少癌症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是护士帮助患者接受癌症并做好情绪调整的第一步[4]。在本次调查中100%的患者都有求知的心理,他们希望经过各种心理变化后能够面对现实生存下去,因而需要了解更多治疗及康复的知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典型病例、黑板报等多种渠道介绍癌症的发病原因、机制、治疗方法。(2)在调查中92%的患者感到焦虑不安,以不了解病症的可治性、不知如何积极有效治疗为其原因首位。此时护士应在掌握病情和国内外有关癌症治疗进展和治愈率等前提下向患者提供全面正确的医疗信息,使患者心中有底,稳定情绪;护士应给予理解和关怀,重视治疗前的心理疏导,及时地介绍化疗、放疗的知识;帮助患者弄清病情,理解医疗方案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癌治疗,并向患者解释各种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不要因为出现反应而放弃治疗。在正规治疗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切忌不动,但又不可操之过急,可以选择气功、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3)调查中65%的患者都出现悲观失望情绪,感到前途一片黑暗,生的希望变成泡影,每当想到不久将与自己的事业与家庭、朋友告别时,常常泪如泉涌、悲痛欲绝。而另一些内心感到悲观失望,但又怕加重家属的心理负担,不敢将感情暴露在朋友家属面前,还要装出无所谓。对于情感外露患者,应该让他们宣泄情感,哭是一种解脱,护士可用手握着患者的手或轻轻拍背,这样往往可以给患者一种爱和力量。同时护士必须以大量事实反复宣教为主,关心鼓励为辅,置身于患者日常生活中,间插多种形式的实例教育,诸如抗癌明星的现身说法和观看抗癌明星录像资料等,使多种形式的宣教成为可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有效地帮助癌症患者渡过心理危机,迅速转入良性心理状态,增加成功抗癌的可能性。

  3.2  消除患者痛苦心理,建立医患信任,做好心理暗示工作  (1)在调查中35%患者感到恐惧,恐惧心理往往与各种痛苦有关。痛苦心理包括躯体的不适、心理的不适等,会使器官功能紊乱、行为改变,甚至使肿瘤恶化,影响预后。痛苦心理可以存在于癌症临床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因为癌症的确诊、放化疗对身体的影响、手术所致的紧张心理等都将直接导致和加重痛苦心理。所以消除痛苦心理,控制好癌痛,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带癌生存时间。(2)医护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态,医护人员和蔼、可亲、得体的语言,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其倾诉给予赞许或同情,均会增加医患间的信任。在取得医患间相互信任后,患者可以自觉地、有意识地自我调整心态。在调查中22%患者持有怀疑与否认的心理,他们最初得知自己患癌症时极力否认自己患病,怀疑诊断错误。此时,医护人员必须和患者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必须十分慎重,关怀、帮助患者,当患者想了解病情时耐心向其讲解,让他们一步一步地接受现实。鼓励患者树立“有我没癌症”的思想,对成功抗癌十分重要,让患者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激发其求生欲望,防止被过多的关爱削弱抗癌意志,对不敢承认事实的心理表现,护士需尽快帮助患者接受事实,早期认识癌症是治疗癌症的基础,否则会失去抗癌重要阶段的治疗时间。(3)患者一旦确诊,即处于强烈的心理应激之中,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暗示诊疗就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性格、心态、心情的不同,利用医护人员自身的医学、心理学知识,使患者信服诊治和心理疏导,以削减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其恐惧、不安、焦虑、抑郁,客观正确地认识癌症,重树战胜癌症的信心,使其心理障碍得到改善,能够接受医护人员的心理暗示。

  3.3  满足患者的生理和日常生活需要,取得家属与单位及同事的支持配合  (1)刚得知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往往有更多的生理和情感需要,同时随着癌症的进展和打击性治疗以后,患者的目标由治愈转向症状控制和对舒适的需要,因此,对于进展期癌症患者保持舒适、控制症状成为护理重点,尤其是在疾病的进展期和化疗中。化疗过程中躯体不适症状对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在调查中有42%的患者有依赖心理,他们总是希望从护士、医生、家属、朋友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理解和温暖,希望处处得到照顾和帮助,即使有时自己能够做到的事也不做,例如能够自己进食却希望亲人喂,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该理解和允许适宜依赖他人。(2)家庭与社会是患者的精神支柱,离开了家人和社会,患者感到精神空虚,失去了与癌症抗争的力量,所以应尽可能多让患者与家人团聚,与社会接触。一旦患者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吐出来,其焦虑、恐惧的情绪就会缓和。因此,护士在护理患者同时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并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也应争取社会方面特别是单位同事和朋友的关心与照顾。(3)癌症治疗的费用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农民患者及下岗工人,他们往往都缺乏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癌症患者焦虑、悲观。所以对经济困难的癌症患者家庭,护士必须动员社会的支持,关心、爱护癌症患者,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态。在进行各种治疗时,医护人员也要认真考虑“经济”这一问题。

  总之,护理人员面对癌症患者必须正确分析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更多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只要施以正确的心理护理,使癌症患者的心理得到康复,让其正视现实、振作精神、树立信念,临床治疗就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铎香.心理健康调查表.大众心理学,1994,6(6):31.

  2  季建林.癌症康复病人的心理社会治疗干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83.

  3  张惠兰,陈荣芳.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

  4  赵曼一.癌症病人的信息需求.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7):333.

  (编辑 建  伟)

  作者单位: 311400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

作者: 李宇晴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